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天祝县农村青年结婚411对,彩礼最高6.6万元,平均5.6万元,标志着该县多维度治理农村高额彩礼得到有效推进,群众观念持续转变,文明婚俗蔚然成风。
政策护航减彩礼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农村高额彩礼问题综合治理。”这是天祝县委社会工作部召开部务会“将高额彩礼治理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的一个话题。该部认为,这是中央一号文件第6次、也是连续5次点名高额彩礼。如此重视,是因为农村彩礼问题并非一家一户的私事,而是影响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以及农民生活幸福指数提升的大事。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传统习俗的演变,彩礼金额“水涨船高”,成为农村社会治理的突出问题。针对这一难题,天祝县将高额彩礼治理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构建“县——乡——村”三级联动机制,确保责任到人、措施到位。结合县域实际,制定印发《天祝县高额彩礼综合治理行动任务清单》,明确宣传引导、红事报备、示范创建等六个方面26项具体工作任务,划定时间表、路线图。网格化督导,成立由县委社会工作部、县委宣传部、县民政局、县妇联、团县委等部门组成的专项督导组,通过实地走访、查阅台账等方式,对各村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现场反馈问题,限期整改到位。依托婚姻登记处设立“婚俗改革咨询窗口”,为新婚夫妇发放《文明婚嫁手册》,并提供心理辅导。开通法律援助热线,调解因彩礼引发的纠纷,维护家庭和谐。
“政府出手综合治理高额彩礼问题,这种从实际问题出发的惠民政策,真正暖到了群众的心坎里,也让农户的日子过得更轻松、更有盼头了!”不少农户纷纷点赞。
婚俗新风大宣讲
“只要孩子们日子过得安稳幸福,就是当长辈的最大心愿。”天祝县抓喜秀龙镇永丰村村民张文龙说,他的两个闺女出嫁时,彩礼象征性要了一点,但都给孩子们返回去,作为她们创业致富的启动资金。
如今,张文龙已经成为抵制高额彩礼的“民间宣传员”,他常常结合自身经历,穿梭在家家户户,给村里的乡亲们耐心地“算经济账”“讲感情账”,用质朴的话语传递着文明婚俗。
天祝县坚持“线上+线下”“正面引导+反面警示”相结合,在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文化广场等场所悬挂横幅260余条,张贴倡议书1500多份;利用“村村响”广播、流动宣传车循环播放《抵制高额彩礼倡议》;村组组建“移风易俗宣讲队”,通过炕头会、田间会开展微宣讲186余场。编排《月缘》《新结婚时代》《“婚姻”不是用金钱衡量》等微电影、快板、三句半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以家常话、身边事引导群众转变观念。同时,举办结婚证集体颁证仪式暨婚俗改革宣传活动,大力倡导现代文明婚俗新风。结合“民法典”宣传月,发布“抵制高额彩礼 倡导文明风俗”宣传短视频,延伸普法触角,扩展普法覆盖面。加大对婚庆公司及餐饮企业的管理监督,确保价格在合理区间。
农门彩礼见归真
“今年7月,县上出台农村彩礼倡导性标准,倡导并鼓励彩礼数额控制在标准范围内,双方家庭根据经济条件协商,提倡‘零彩礼’‘低彩礼’,取消加重经济负担的‘见面礼’‘下马费’‘认亲钱’‘开箱费’等名目繁多的隐形彩礼等。”天祝县社会工作部工作人员介绍说。
天祝县定标准划红线,制定印发《天祝县农村彩礼倡导性标准》《天祝县定聘迎娶礼仪指导规范》,把抵制高额彩礼、喜事新办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修订内容,指导村(社区)修订村规民约,将彩礼限额纳入条款;各村均成立“红白理事会”,对村民婚嫁事宜全程监督,劝阻高额彩礼,让“软倡导”转化为“硬约束”;各乡镇组织农村党员干部签订《抵制高额彩礼承诺书》,推动彩礼标准合理化、婚嫁流程简约化。( 记者范武平 通讯员贾全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