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紧扣“科技兴林”战略,依托武威国家杨树樟子松良种基地,构建“科研+科普”双轮驱动平台,推动林草科技成果转化与生态科普深度融合,为全市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武威国家杨树樟子松良种基地依托68公顷核心功能区(含种质资源保存区、母树林、种子园等七大板块),建成西北领先的林木种质资源库。系统收集保存杨树、樟子松、超旱生灌木及城镇绿化树种等1700余份种质资源,其中耐寒月季品种达109个,为生态修复提供核心种源保障。联合北京林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等攻克樟子松嫁接成活率75%等技术瓶颈,建立“种质保存——良种选育——技术示范”全流程科研体系。市科技局创新载体,构建多元化科普服务体系。指导基地采用“线上+线下”双轨科普模式,开展生态体验活动,开设月季品种观赏、樟子松育苗工艺讲解等特色课程,累计接待公众1300人次;开展数字化科普宣传,通过短视频平台发布良种选育、种质资源保存等科普内容4期,覆盖受众超350人次,转发量达150余次。(记者楚妍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