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区县新闻
“检察+碳汇”让祁连北麓再添新绿
时间:2025-08-07 09:22:43 来源:武威日报 阅读量:134

清晨的阳光穿过云隙,洒在凉州区南部山区山坡上。武威检察碳汇司法保护实践基地里,漫山绿意盎然,树木整齐排列,一派生机勃发。凉州区人民检察院干警田帅华侧身拨开一株杏树枝叶对记者说:“这是前年用生态损害赔偿资金补种的杏树,你看这分枝,说明根系已经扎稳了。”这是田帅华今年入职以来的第三次巡查,对林地情况已了然于心,笔记本上,“片区成活率”“需补充浇水频次”等字迹清晰可见……

“过去,在环境侵权案件中,生态损害赔偿资金常常‘沉睡’在账户里,个体分散修复又面临‘资金闲置、技术短缺、监管缺位’等诸多难题。比如2022年一起非法开垦林地案,32万元赔偿款到账后,因为没有牵头单位、缺乏专业技术指导,赔偿款闲置了8个多月都没用到修复上。”凉州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助理鲁艺园翻出当年的案件台账说。

为破解这些困境,2023年起,全市检察机关创新性引入“修复性保护”司法理念,由市区两级检察机关共同发力,建立 “武威检察碳汇司法保护实践基地”,通过统一归集生态损害赔偿资金,精准投入到基地规模化造林工作中。“资金用在明处,修复才有实效。”鲁艺园介绍,生态损害赔偿专门账户的资金,从收缴到使用全程透明可追溯,全部用于碳汇实践基地的集中造林、养护。

截至今年6月,利用收缴的生态损害赔偿金原地修复被毁林地860.5亩,异地补植苗木2.3万余棵,面积达784.1亩。“通过建设司法碳汇林,助力南部山区的绿化工作。这些碳汇林,既是生态屏障,又是我们这儿的‘绿色银行’,树木固碳能变成‘碳资产’,通过交易也能带来持续收益,这让我们护林更有动力。”天梯山林场职工李全东指着远处的林地感慨道。如今,这种“生态 + 经济”的良性循环,不仅改善了生态,还带动了周边群众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

全市检察机关探索“党建引领+检察建议+基层治理”联动机制,打造“党员责任林”“检察碳汇林” 等示范项目50余个,组织管护义工替代修复责任管护实践186人次,形成了“人人参与、户户尽责”的浓厚氛围。与此同时,全市检察机关还主动融入建设“全国荒漠化治理样板区”的大局,紧盯荒漠化综合防治和“三北”工程攻坚战等重点生态建设项目。通过与自然资源、林草等多部门联防联治,形成了强大的综合保护规模效应。他们坚持治罪与治理并重,深入分析毁林开荒等问题频发的根源,积极开展联合排查整治行动,督促辖区各乡镇落实公益林管护责任和“林长制”工作机制。进一步落实“府检联动”机制,加强行刑反向衔接,办理环资类行刑反向衔接案件135件,制发行政违法、社会治理检察建议7份,采纳率高达100%,通过案件会商共同研判制发检察意见110件,均已全部作出行政处罚并得到执行。

“我们将积极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作用,依托环境资源类案件集中管辖优势,将打击破坏林地、草原、水资源、土地、沙漠治理犯罪与生态环境保护主动融入荒漠化治理进程,探索碳汇资金收缴、管理、使用等一系列规范化运行机制,构建一体化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工作格局,为祁连山北麓荒漠化防治提供有力司法保障。”鲁艺园坚定地说。

夕阳西下,碳汇基地的树木在余晖中舒展枝叶,投下连片的绿荫。“检察 + 碳汇”机制在武威大地持续释放着强大的生态保护效能,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记者王丽 陈志鑫)


网站简介
版权说明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主管单位:中共武威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武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武威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武威市广播电视台
陇ICP备08000632号 甘肃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62120180010 甘公网安备:62030202000185
新闻热线:0935-8219255 0935-8330092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