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在天祝藏族自治县天堂镇的民族团结广场上,72岁的藏族阿妈和她的土族老姐妹们正在排练新编的《民族团结锅庄舞》。她们身后,一群汉族孩子正跟着非遗传承人学习演奏。
这个地处祁连山北麓的多民族聚居镇,生活着藏、汉、土、蒙、回等多个民族的群众。
在这里,每天都有新的民族团结故事上演:藏族民歌与土族小调同台演绎,汉族书法与藏族唐卡相映成趣,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同场竞技……这些生动的场景,正是天堂镇以文化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真实写照。
欢歌奏响团结韵
五月的天堂镇文化广场,彩旗随风舞动,一场融合了华锐民歌与“花儿”的演唱会,正将这片土地上千百年的文化交融娓娓道来。
空气中飘荡着酥油茶的醇厚、烤羊肉的焦香,还有青稞酒的清冽。各族群众穿梭于美食摊间,恰似历史上丝绸之路上商旅往来的现代缩影。这里,正是“花儿”这种融合了汉、藏、回、土等多民族音乐元素的民歌诞生的热土。
华锐民歌县级传承人秦生军身着藏袍登上舞台,粗糙的手掌抚过话筒,语气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这调子是祖辈传下来的,今天要唱给所有中华儿女听。”
当苍凉的《华锐酒曲》余韵未消,观众席间一段高亢的“花儿”响起:“上去高山望平川,平川里有一朵牡丹……”这古老歌调,此刻与台上的藏族歌手年才让的《格桑梅朵》奇妙呼应。正如历史上汉族移民带来的农耕歌谣与藏族牧歌在此相遇相融。
台下,藏族琴师哈占雄的扎木年、土族琴手昝有明的三弦,与汉族乐师的竹笛不约而同地奏响。这即兴的合奏,让人想起“花儿”中常见曲调——那些用汉语演唱却保留着少数民族音乐韵味的古老歌谣。
观众席上,孩子们追逐嬉戏,藏袍的红、土族服饰的蓝与汉服的素色交织成流动的画卷。
人群中,一位汉族老奶奶正跟着藏族老艺人学跳简单的锅庄舞步,旁边土族阿婶热心地教她动作要领;几个年轻的藏族姑娘围在土族刺绣摊位前,好奇地学着穿针引线;而土族小伙子们则被汉族书法家用藏汉双语写下的诗句吸引,纷纷讨要墨宝留念。
没人在意彼此来自哪个民族,只沉浸在这浑然天成的文化交响中。
这种自然流露的交融,正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生动的注脚——不是刻意为之的融合,而是在共同欣赏、参与文化活动的过程中,各民族的心不知不觉地贴近,情自然而然地交融。
赛事架起连心桥
华锐民歌的余韵还在天堂镇文化广场的上空萦绕,“石榴杯”传统农牧民运动会的喧天锣鼓便接续响起。
这项源于马背民族的传统竞技,如今早已褪去单一民族的印记,成为各族群众共享欢乐的盛会。
拔河赛场上,一根粗壮的麻绳被紧紧攥住。绳的这端,是汉族青年因用力而泛白的手指关节;绳的那端,是藏族小伙黝黑结实的臂膀。
裁判哨响刹那,众人齐齐后仰发力,憋足了劲往各自方向拉拽。脚下的土地上,留下了深浅不一的脚印,那是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中沉淀下的默契,每一个印记都诉说着团结的力量。
赛事催生的文化集市更像一幅流动的“共融图”。
藏族阿妈一边熟练地搅拌着酥油茶,一边向游客介绍制作工艺;土族姑娘任金奎的盘绣摊位上,融合现代设计的文创产品,引得汉族大学生争相穿针试艺;汉族摊主的烤串摊前,他用新学的普通话热情招揽顾客。
天堂镇还借此契机,举办民族文化产品展销会,现场签约非遗合作项目6个,推动藏毯编织、土族盘绣等传统技艺与现代产业接轨,让古老技艺焕发现代生机。
各民族比赛轮番上演,天堂镇的各族群众早已在生产生活的烟火气里明白:那些曾刻着民族标签的文化符号,就像赛马会上交换的哈达、丰收时共饮的青稞酒,在日复一日并肩劳作中,早已变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精神图腾——不是刻意的融合,而是像牧草与土地那样,在共同呼吸的岁月里,自然而然地长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模样。
日常浸润共融情
文化共融的暖流,早已浸润天堂镇日常生活的肌理。
每周六的“民族团结文化集市”上,藏族唐卡画师次仁平措的摊位前,总是围着一群好奇的汉族孩子。他手持画笔,耐心讲解着绘制技巧;土族阿婆安措的摊位摆满色彩斑斓的盘绣,她用带着乡音的普通话讲述着“富贵牡丹”“吉祥八宝”等纹样的寓意。
天堂学校里,《凉州词》的琅琅书声,穿越走廊回荡在校园。特色课程表上,民族文化兴趣班、校园文化节等活动排得满满当当。
“我们就是要让孩子们从小就明白,56个民族的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学校党支部书记王希军的话语里,藏着对下一代的期许。
文化的力量也体现在社区生活的点滴之中。在天堂社区,每月15日的“邻里互助日”成为增进民族团结的重要载体。
今年4月,土族老人白杨丹住院,汉族邻居段全顺主动帮忙办理手续,还联系自己熟悉医生提供诊疗建议;
6月,回族青年马占全搬家,各族邻里自发帮忙,分工协作。
正如蒙古族老人巴雅尔所说:“在天堂镇,各民族兄弟姐妹就是一家人,谁家有困难,大家都会伸出援手。” 这种互帮互助的氛围,让社区先后获评“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
那些曾被贴上民族标签的文化,就像牧民帐篷里共饮的那碗奶茶,在日复一日的共同生产生活中,早已奶与茶不分,咸与甜交融,成为各族群众共享共爱的精神奶茶——喝下去的,是各民族的独特滋味;暖在心间的,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温度。
“我们要让文化像大通河水一样,滋养每一个民族的心田,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如祁连山般坚实永恒。”天堂镇副镇长刘延宏的话语,道出了全镇各族群众的共同心声。(记者王瑾 徐燕 王炳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