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每到假期,研学之旅成为学生和家长关注的话题。如何让孩子在游中“研”、在乐中“学”,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学习自立、体验生活……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研学归来收获多
“刚放假,就给孩子报了研学游团队,一起还有几位朋友的孩子。”学生家长王天旭说,12天的研学之旅,孩子的脸虽然晒黑了,但精气神特别好。“这是他第二次离开父母独立外出,孩子展现出良好的适应能力,作为家长感到很欣慰。”
“孩子回来,带着一肚子新鲜事,手里还攥着沿途捡的小石子,时不时和新朋友电话联系,还对博物馆展品发表‘独家见解’。孩子这一路走来,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亲手触摸到的,许多都是书本上学不到的。”一位家长如是说。
“我家女儿参加完研学之旅,整个人都‘升级’了。去的时候像个啥都要靠爸妈的‘小尾巴’,回来后变成了知识渊博的‘小博士’和独立自主的‘独行侠’。”三年级小女孩莹莹参加完研学之旅,妈妈在朋友圈晒图片发文字,孩子自理能力蹭蹭往上涨,整理房间、收拾衣物、碗筷都不用操心了。
采访中,一位学校负责人介绍,早在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指出,各地要建立健全中小学生参加研学旅行的评价机制,把中小学组织学生参加研学旅行的情况和成效作为学校综合考评体系的重要内容。
走进名校博见闻
“此次研学之旅在心中播下的,不只是一粒向往的种子,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期许。”天祝一中学生许雯媛说。
7月17日至26日,天祝县组织100名高二学生赴北京开展研学活动,让学子们近距离感受名校风采、体验首都魅力。研学期间,大家走进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在厚重的历史底蕴与浓郁的学术氛围中深受熏陶;探访鸟巢、水立方等,建筑之美与竞技精神激励着昂扬斗志;漫步故宫,感受中国建筑文化的独特魅力;攀登长城,为中华民族的智慧深深折服;徜徉科技馆,探索科技高峰的热情被进一步激发;走进军事博物馆,对来之不易的和平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近年来,天祝县始终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持续实施励教、励学计划。今年再次下达100万元教育奖励资金,专项支持全县高二年级100名优秀学生开展研学活动,助力学生开阔眼界、增长见闻、树立远大理想,为今后的学习之路筑梦远航。
让研学终身受益
这个暑假,民勤县通航乐园迎来了一波又一波研学热潮,众多学生前来探索航空奥秘,感受低空旅游魅力。“这次研学让我收获满满,了解了不少航空航天知识,通过VR技术感受到宇宙的奥秘,还体验了低空飞行,从空中看到了家乡民勤的沙漠与绿洲。”小学生杨沐坤说,“这种感觉太震撼了,让我对探索天空和大自然有了更深的向往。”
在古浪县八步沙“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研学的孩子们通过实物陈列、影像资料和情景再现,深入了解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的感人事迹。一幅幅珍贵的图片、一件件实物展品以及讲解员生动的语言,让他们直观地感受到“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奋斗精神;在武威文庙,孩子们身着汉服,正衣冠、行拜师礼、点朱砂、诵读《论语》……
“参加研学活动,作为一种融合学习与实践的教育方式,旨在让学生在实际探索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对孩子成长的好处不言而喻。”一位教师说,研学,不仅能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让课本上的知识“活”起来,更能提升孩子的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也有助于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次研学,终身受益。”这是学生和家长的热切期待,让研学之旅真正成为孩子健康成长中一条可行的通道,还需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记者范武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