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凉州区这片沃土上,从清晨军营的嘹亮号角声到社区院落的拥军标语;从街头巷尾 “光荣之家” 牌匾到政务大厅军人优先窗口的暖心服务,处处涌动着“军爱民、民拥军” 的暖流,双拥工作已融入城市发展血脉,军民同心已刻进城市基因。
凉州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以巩固和扩大“双拥模范城(县)”创建成果为目标,以军地援建“双十工程”为重点,以军民共建、互办实事为载体,做好“八字”文章,广泛开展双向服务、双向奉献活动,全区上下形成了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良好氛围。驻地部队与广大人民群众已结成“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新型军政军民关系。
政治站位“高”,高起点谋划部署
在军民携手共建的壮阔图景中,凉州区始终将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作为重大政治责任,以实打实的举措为驻凉部队筑起坚实后盾。凉州区委、区政府坚持把双拥工作当作一项事关战略全局的重要政治任务,将双拥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工作规划,和经济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考核、同奖罚,确保双拥工作常态化、制度化落地生根。从国防和军队建设大局出发,在驻军部队生活、训练、发展等关键问题上秉持“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原则,尽心尽力为部队办实事、解难题,做到涉军的工作优先研究、部队的问题优先处理、官兵的困难优先解决。
双拥氛围“浓”,全面强化宣传教育
在凉州区“双拥主题公园”,群众在休闲娱乐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双拥文化、国防教育的熏陶。该公园依托西郊公园,打造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内容丰富,集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双拥文化和群众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新时代双拥共建阵地。围绕国防教育基地,设立“双拥主题公园”标志牌、宣传牌、宣传标语等相关双拥文化元素,生动普及双拥知识、军事常识,宣传国防教育,增强双拥文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双拥春风暖人心,宣教深植军民情。凉州区将双拥宣传同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纳入全民教育总体规划和年度考核,从点到面强化了全民国防意识和双拥观念。充分发挥主流新闻媒体的作用,在各级各类媒体播报双拥活动新闻70余次,在报刊、简报、网络发表双拥工作稿件30余篇,在各公路主干线和城区繁华地段制作双拥标牌80余块,刷写墙头标语600余条,在各类电子屏幕上播放双拥宣传内容5000余次,营造了浓厚的双拥氛围。同时,深入挖掘退役军人先进典型,建立“最美退役军人资源库”,评选出“凉州最美退役军人”30名,“武威最美退役军人”12名,“陇原最美退役军人”2名。贺建军同志被选树为2019年度“全国模范退役军人”,被中央电视台国防军事频道“讲述老兵的故事——我的名字叫建军”栏目进行专题宣传报道。
拥军优属“真”,全力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
支持驻凉部队是筑牢国防长城的基石,倾心拥军优属是温暖军心的暖阳。凉州区全力解决驻军部队在战备、训练、生活等方面反馈的实际问题,以最快速度落实到位,为部队战备训练筑牢坚实有力的保障根基。积极协调各方资源解决部队“三后”难题,成功解决11名随军家属工作调动难题,精心举办5场退役军人和随军家属就业专场招聘会,助力122人达成就业意向;为142名随军家属子女办理落户手续,并在入学、升学、入园等方面给予优先照顾,切实稳固了部队“后院”、助力了部队“后代”成长。为拓宽部队官兵发展路径,凉州区依托辖区职业院校,量身定制培养方案,成功培育160余名军地两用人才,有效解决了部队官兵的“后路”之忧。
该区严格落实军人抚恤政策,为部队官兵办理“拥军公交卡”,组建“拥军车队”,提供免费乘车服务,让官兵出行无忧。同时,坚持常态化走访慰问,每年春节、“八一”建军节期间,区委、区政府前往驻军部队,送去慰问品与关怀,让官兵深切感受到地方党委政府的温暖与厚爱。
拥政爱民“实”,全力支援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当地方政府用真情实意筑牢拥军后盾时,驻凉部队也以赤子之心践行着“人民军队为人民”的铮铮誓言。驻凉部队积极搭建军民共建桥梁,结成340个军民共建帮扶对子;部队官兵心系困难学子,慷慨解囊资助300余名困难学生追逐梦想;倾力援建打造7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助力乡村焕新颜;联建7个基层“两委会”,凝聚基层治理合力;建成9个文明社区,引领文明新风尚。部队官兵充分利用训练、战备的间隙以及重大节假日,走进养老服务中心和敬老院,为老人们开展义诊服务,打扫房间、整理衣物、修剪头发,用实际行动让老人们真切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融融暖意。部队还心系教育事业,先后为结对学校投入60多万元资金,全方位改善了该校的办学条件,为莘莘学子创造了更优质的学习环境。
政策落实“严”,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全面保障
在凉州区双拥工作体系中,军人军属合法权益保障是重中之重。为了让军人安心服役、让军属生活无忧,凉州区以完善的政策体系、高效的执行机制,全力构建起一张坚实的权益保护网。2019年至目前已累计发放抚恤金、医疗补助金以及一次性奖励金等各类资金3亿元以上。积极为退役军人家庭和新入伍军人家庭悬挂“光荣之家”标牌3万余块,让这份荣誉闪耀在千家万户。全力为100多户优抚对象解决住房难题,让其住有所居、安居乐业。同时,积极推进社保接续工作,为1600余名退役军人顺利办理社保接续,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严格依照政策要求,成功安置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条件的退役士兵269人,为他们的职业发展搭建坚实平台。针对下岗失业转业士官,积极落实就业援助岗位124个,助力他们重新走上工作岗位。精心组织“线上线下”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成功帮助170多名有就业意向的退役军人和现役军人家属实现就业,拓宽了退役军人和现役军人家属的就业渠道,开启新的职业篇章。
经费保障“足”,确保双拥创建工作深入开展
坚实的经费保障,是双拥创建工作走深走实的重要支撑。凉州区持续强化双拥工作经费保障力度,将双拥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划拨,为双拥工作的扎实推进筑牢坚实的经费后盾。每逢春节、“八一”建军节等节日来临之际,凉州区委、区政府组织慰问活动,对部队服役期间荣立三等功的现役军人家庭以及重点优抚对象进行重点慰问。近3年来,累计投入慰问金达402万元,慰问各类对象多达4380余户,以实际行动传递了社会价值取向和时代风尚的正能量。此外,还专项保障双拥阵地建设经费,为双拥模范城的创建工作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撑。
阵地建设“强”,夯实双拥共建基层基础
基层是双拥工作的 “神经末梢”,阵地则是军民共建的 “连心桥梁”。凉州区着力构建全方位退役军人服务体系,精心打造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服务中心(站)共计530个,并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1066名,成功实现服务机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覆盖格局,为双拥工作筑牢了坚实的基层根基。全力推进“全国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站”建设,严格遵循全国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创建要求,全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均圆满完成示范创建任务。同时,挖掘武威烈士陵园这一宝贵的红色资源,将东关街花园社区精心打造为“红色退役军人服务站”,让红色基因在退役军人服务工作中传承发扬。充分发挥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的职能作用,紧紧围绕退役军人面临的“急难愁盼”问题,在就业创业扶持、援助帮扶救助、思想政治引领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效,切实增强了退役军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荣誉感。此外,凉州区还扎实做好退役军人“最后一公里”服务保障工作,用心用情用力为退役军人排忧解难,努力开创退役军人工作新局面。
用“情”做好英烈褒扬工作,弘扬传承英烈精神
英烈是民族的脊梁,英烈精神是永不熄灭的火炬。每年清明节、烈士纪念日等重大节日期间,凉州区精心组织现场与网上祭扫活动,近3年来累计开展现场祭扫400余场次,参与人次达35000余人次。2021年,借助DNA信息比对技术成功寻得凉州籍入朝作战牺牲的志愿军梁佰有烈士的亲属,工作人员陪同烈士亲属前往辽宁沈阳,共同参加了第八批在朝志愿军烈士遗骸迎回安葬仪式。2022年,应邀参与中央电视台中国正能量“五个一百”网络精品年度发布盛典的录制活动。2023年,积极配合中央电视台拍摄了梁佰有烈士的专题片《英雄回家》,并于清明节前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让全区干部群众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2022年,凉州区烈士纪念设施保护中心正式成立,成为甘肃首家成立的烈士纪念设施保护中心。成功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90万元,对武威烈士陵园进行了全面维修改造,使陵园面貌焕然一新。
如今,双拥之花在凉州城乡大地绚烂绽放,军民鱼水情在日常点滴中愈发浓厚。这份跨越军地的深厚情谊,站在新的起点上,凉州区将继续传承双拥优良传统,以更实的举措、更优的服务、更浓的真情,不断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的大好局面,让双拥之树常青,让军民同心共筑的梦想在这片热土上持续绽放光彩。(记者梁文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