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养老问题是关系千家万户的重大民生工程。近年来,我市积极落实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康养相融合”为导向,构建起“智能化居家养老+综合服务中心+互助幸福院” 的立体化养老服务网络。截至目前,全市建成乡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35个、村级互助幸福院60个,市、县两级智慧养老平台5个,让老年人在熟悉的环境中实现从“养老”到“享老”的跨越。
科技编织“智慧守护网”
老人有干不了的家务活,或需要找个人聊聊天,打个电话或在手机APP下个单,专职服务人员15分钟内就能上门服务;后台监管平台可以实时看到服务人员在干什么;服务工作做得好不好,老人可以一键评价;老人的基本信息、服务项目及补助明细一键查询;与家政公司的服务费用清晰明了、一键结算……这是当前武威市凉州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工作流程和服务场景。该平台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及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将居家养老、适老化改造、社区养老的服务管理、日常监管和服务审核等功能融为一体,初步形成了“系统+服务+终端”的新型可视化养老服务模式。
马庆菊是凉州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服务加盟机构的一名工作人员,徐梅芳老人是她的服务对象之一。徐梅芳老人今年84岁,日常独自一人生活。 马庆菊和其同事会每两周上门一次为老人洗衣服、打扫卫生和整理房间,服务已持续了数年。干活的同时,马庆菊和老人熟络了,边干活边聊天、说笑、拉家常。老人告诉记者说:“若不是她们,我这房子没这么整洁。”
马庆菊随身携带着一台摄录设备,开启设备后,加盟机构和凉州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智慧养老平台远程查看其工作情况。平台也会自动上传和留存画面,为后期养老服务公司和民政主管部门费用结算、检查评估等提供依据。
新型的居家养老实现了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有效结合,满足了老年人按自己意愿生活的需求。目前,全市共有23家居家服务加盟机构,为城区特殊困难家庭老人、经济困难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便民、精神慰藉、健康理疗、法律咨询等98万人次。“依托智慧养老服务运营管理平台,中心打破了以往纸质记录的工作模式,对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和服务对象进行实时全程监管,确保了服务时效、服务质量。” 凉州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主任苗生俊如是说。
家门口的“一站式幸福驿站”
中午时刻,在凉州区武南镇马行河村互助幸福院里飘着阵阵饭香,几个老人围坐在一起,一边吃着热乎的饭菜,一边分享家长里短。村里年轻人外出打工,留守老人吃饭难、没人陪,为了确保老人们能吃上一口热乎饭,2023年10月,该村办起了互助幸福院,老人们还可在功能室里聚在一起玩乐,村民们都很满意。
74岁的刘得虎告诉记者:“我老伴65岁,每餐4元钱,我现在每餐只掏3块钱,我们老两口每顿花7元钱,饭菜可口,很乐意来这里吃饭。”
全市现有的60个村级互助幸福院均实现“有场地、有设施、有队伍、有制度、有经费”的“五有”目标,形成“低龄助高龄”“党员带群众”的互助格局。数据显示,全市参与互助服务的低龄老人达9.6万余人,年均开展志愿服务超6912万小时,构建起“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乡村养老新生态。
歌声嘹亮、舞姿翩翩。每天一早,古浪县新堡乡兴民新村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就热闹起来。棋牌室内,老人们切磋棋艺;乒乓球室里,开心地打着球;爱心餐厅里,工作人员为老人们准备着午饭……干净温馨的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里笑语不断,其乐融融。
“2023年11月,我们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正式投入运营,建成后中心采取‘民政监督+乡镇管理+村级负责’的运营模式,可为村里 1000 多位老人及重度残疾人等困难群体提供助餐、日间照料、文化娱乐等优质便捷的养老服务。在给老年人提供生活便利的同时,也让他们老有所乐。”古浪县新堡乡兴民新村党委书记单济武说。
凉州区东大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每天下午,一些老人们都会约上一起到这里打打牌、聊聊天,时不时还会去舞蹈室里吹拉弹唱,乐呵乐呵。78 岁的王以忠老人说,“现在不仅有活动的地方,这里还帮我们联系了助餐点,还能享受相应的折扣。”
>>>记者手记
从城市到乡村,从智慧平台到互助院落,武威市的养老服务改革始终聚焦 “家门口” 的便利与温暖。智能化手段破解了传统养老的效率难题,综合服务中心填补了农村养老的设施空白,互助模式激活了基层治理的内生动力,共同勾勒出“老有颐养”的幸福图景。未来,随着“15分钟养老服务圈”进一步完善,这座西北小城将继续以民生温度丈量城市文明高度,让每一位老人都能在岁月静好中安享晚年。(记者王雁 叶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