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摆席来不设宴,餐桌浪费也能避免;不比排场不比阔,浪漫婚礼我定格……”
近日,在古浪县永丰滩镇庵门村,一曲融合传统韵律与现代主题的《古浪老调唱新风》赢得满堂喝彩。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创新改编“古浪老调”,将抵制高额彩礼、倡导婚俗新风的理念融入唱词,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递文明新风尚。
“古浪老调”是流传于古浪地区的地方戏曲形式,曲调悠扬质朴,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破解高额彩礼、攀比之风等陈规陋习,古浪县文化馆工作人员深入乡村调研,收集高额彩礼的真实案例,老调填新词,将其编写成《古浪老调唱新风》等新剧目。演员们身着表演服装,用方言唱出“不慕虚荣不攀比,生活平淡也从容”“齐心合力创家业,幸福美满乐兴隆”等接地气的词句,引发群众强烈共鸣。
“我们老一辈人爱听老调,年轻人也觉得新鲜,这种形式更容易让人接受,也能更深地理解内容。”永丰滩镇庵门村村民李玉花说。
古浪县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阵地,深入农村开展政策宣讲,将抵制高额彩礼纳入集中宣讲重要内容,不仅有传统的口头宣讲,还创新采用了如“古浪老调”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进行演绎,使宣讲内容更易被接受。同时借助主流媒体和新媒体平台,通过专题专栏、融产品、微信群等形式,组织镇村组干部,发放“移风易俗明白卡”和移风易俗倡议书等,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移风易俗宣传活动,用“小载体”传递“大道理”,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婚姻观和价值观。
这份移风易俗工作结出的甜美果实,在古浪县横梁乡康宁新村村民刘建军的家庭生活中得到了最真实的印证。走进刘建军的家中,房屋干净整洁,房内贴的喜字让房间满是喜庆。谈起儿子的婚事,刘建军的脸上满是幸福的笑容:“我们两家人当初坐到一块儿商议婚事,心思都是一样的,那就是真心实意为两个娃娃往后的长远日子考虑。彩礼嘛,就是个心意,意思到了就行。”这份开明的态度让两个年轻人得以轻松启程,怀着对未来的憧憬开启了婚姻生活。
婚后,儿媳与公婆相处融洽,将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儿媳懂事孝顺,家里家外都是一把好手,对我们嘘寒问暖,贴心得很。我是打心眼里把她当亲闺女一样疼。”刘建军感慨道。没有沉重的彩礼债务压身,让年轻人把更多精力和积蓄投入到小家庭的建设和发展中,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更难得的是,家庭内部婆媳融洽、父子同心,生活中少了物质计较,多了情感交融,锅碗瓢盆的琐碎里满是温情。
“一家人和和美美,比啥都强!”刘建军朴实的言语中,道出了抵制高额彩礼带来的最直接、最珍贵的红利。刘家的幸福图景,已成为康宁新村乃至周边乡村口口相传的佳话,也成为一个鲜活的、可感可触的文明婚嫁榜样。
“今后我们将持续推进抵制高额彩礼工作,不断完善长效机制,深化文明实践活动。通过多元化宣传、多方面参与、多渠道监督,全力破除高额彩礼这一陈规旧俗,让‘甜蜜负担’变为‘文明动能’,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的精神动力。”横梁乡康宁新村党总支副书记李能会说。
如今,古浪乡村处处涌动文明气象,越来越多的家庭摒弃攀比之风,以人品为尺、以真情为基,共筑幸福小家。
随着政策宣讲入心田、网络倡议传万家,古浪的创新宣传形式如春风化雨,让文明嫁娶理念浸润千家万户,新时代的婚俗新风与传统美德正相映生辉,一幅幅“低彩礼、高幸福”的生活图景,正在为群众的幸福生活写下最生动的注脚。(通讯员孔令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