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区县新闻
文旅赋能兴业态 就业添翼促共赢
时间:2025-07-08 09:35:22 来源:武威日报 阅读量:294

雨后的凉州区张义镇被轻纱般的薄雾笼罩,宛如一幅水墨画卷在祁连山下徐徐展开。远处山峦氤氲,青黛色的轮廓若隐若现,草尖、油菜花瓣上滚动着晶莹的水珠,在阳光的折射下闪烁微光,清新的泥土芬芳与花草清香交织弥漫。村落里,白墙灰瓦在雨后愈发明净,檐角水珠滴落的声音,与林间鸟儿的欢鸣共同奏响了一曲灵动的乡村乐章。

走进张义镇灯山村,错落有致的民宿依山而建,与周围的青山绿水融为一体。曾经,灯山村因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滞后,村民们守着“绿水青山”却过着贫困的日子。如今,随着旅游产业的兴起,灯山村凭借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宁静的乡村氛围,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

张义镇党委组织委员、宣传委员梁磊介绍,文旅产业的蝶变,源于对资源的深度挖掘与创新整合。“我们深化文旅融合,深挖民俗文化与历史传说,精心打造‘石窟探秘+田园观光+康养休闲’主题路线,计划建成与天梯山大景区联动的‘景村一体化’田园综合体,以差异化旅游产品塑造核心竞争力。”在品牌推广上,张义镇借力“天马行空·自在武威”城市名片,通过抖音等新媒体平台打造天梯山民宿IP,让城市游客循着云端推介,奔赴山野间的诗意栖居。

产业发展模式的创新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梁磊介绍,张义镇创新采用“合作社+国投公司+农户”联动模式,农户以宅基地房屋折股量化入股,既能坐收租金,又可参与项目分红,还能在民宿运营中实现家门口就业;村级合作社整合闲置集体资产,将经营收益反哺乡村公共服务建设;市文旅集团则以国有资金注入,聚焦景村基础设施升级、生态环境保护等社会责任,三方协同发力,推动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如今的灯山村,民宿产业已初具规模,形成了集住宿、餐饮、休闲、观光为一体的乡村旅游产业链。民宿产业的发展不仅让村民们实现了家门口就业,还带动了周边农产品的销售。村民们种植的蔬菜、养殖的土鸡,成了民宿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成了游客们购买的特色农产品。

在城市的另一边,河西都会成为展示武威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河西都会内“喜乐凉州”汉服体验馆同样热闹非凡。走进体验馆,各式各样精美的汉服琳琅满目,从秦汉时期的端庄大气,到唐宋时期的飘逸华美,再到明清时期的典雅秀丽,每一件汉服都仿佛在诉说着一段历史故事。游客们在这里不仅可以挑选心仪的汉服试穿,还能在造型师的帮助下,搭配相应的发饰、妆容,体验穿越回古代的感觉。

为了给游客带来更丰富的体验,体验馆还推出汉服文化讲座、传统礼仪教学、古风摄影等一系列特色活动。“和孩子们一起穿上汉服,漫步在古色古香的街道上,感觉自己仿佛真的回到了古代,这种体验很有感觉。”来自福建的黄女士兴奋地说。

汉服体验馆为年轻人提供了就业机会,从造型师、摄影师,不同岗位吸引了众多年轻人加入。刚刚大学毕业的狄雨连,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用武之地,成为一名汉服造型师。“能够将自己的兴趣爱好与工作结合起来,我非常开心。”狄雨连说。

从乡村民宿到城市文化体验,我市旅游产业的发展正不断拓宽群众就业渠道,助力群众增收致富。未来,我市将继续深耕文旅产业,挖掘更多特色资源,打造更多精品项目,让旅游产业成为乡村振兴和群众幸福生活的强大引擎,书写更加绚丽的共赢新篇章。(记者董丽俊 赵东晓)


网站简介
版权说明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主管单位:中共武威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武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武威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武威市广播电视台
陇ICP备08000632号 甘肃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62120180010 甘公网安备:62030202000185
新闻热线:0935-8219255 0935-8330092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