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武威新闻
筑起人文高地 厚植营商沃土
——武威市优化营商环境三年提升行动系列报道之六
时间:2025-04-21 09:09:30 来源:武威日报 阅读量:545

当城市竞争步入“软实力”新纪元,衡量发展的标尺不再局限于GDP的冰冷数字,而是深深镌刻于人文温度的肌理之中。

武威,这座承载着千年丝路文明的城市,正将历史文化积淀转化为发展势能,既锻造“近悦远来”的营商沃土,更厚植“诗意栖居”的人文底色。

从教育医疗的暖心工程到市政设施的更新升级,从城市环境的精细化织就到全域文旅的场景化营造,我市在产城人融合的蓝本上,精心编排着传统与现代的交响乐章。

当公共服务与市井烟火相得益彰,当文化IP与商业流量共舞生辉,一座既有发展热度、更有生活温度的人文之城,正在河西走廊绽放独特魅力。

夯实城市基建 雕琢宜居底色

“以前小区路灯又暗又少,晚上出门提心吊胆,现在新路灯又亮又多,夜归再也不害怕了。”

“老旧市场改造后,摊位整齐,地面干净,买菜更舒心了。”

“社区健身器材换新,种类变多,在家门口就能锻炼身体,太方便了。”

……

城市面貌的日新月异,让市民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决定着城市发展的广度与厚度。我市深刻洞察这一关键,始终将其置于发展的重要位置,持续推动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工作,为城市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2024年,我市新建改造供排水管网132.8公里、燃气管网29.6公里、供热管网26.2公里,完成城乡清洁取暖改造831.3万平方米,改造城镇老旧小区63个1.23万户,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1317套……

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改变,让暖气更热了,充电不用“飞”了,老房子住出了新小区的舒坦,家家户户的幸福都跟着“更新升级”了。

西郊公园内,草坪如茵延展、花卉缤纷簇拥;植物园中,绿树蔽日成荫、藤蔓缠绕生姿……

城市绿化水平的提升,也是武威基础设施建设的一大亮点。近年来,武威市持续开展城市绿地倍增行动,推进城市和县城绿地建设,建设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城市绿化系统,城市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改善。2023年以来,凉州城区和各县城新建、改造提升绿地159.8万平方米。截至2024年6月,凉州城区现有绿地1316.8万平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7.83%。

漫步武威街头,“转角遇见美”的幸福愿景如今逐渐成为现实图景。市民张女士笑着说:“现在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每天去公园散散步、跳跳舞,这样的环境才叫‘宜居’!”

优化教卫资源 传递民生温度

教育与医疗,始终是民生关注的焦点,也是衡量城市人文环境优劣的关键指标。

“凉州区第十三幼儿园终于开园了,孩子在这里上学,我们家长接送比较方便,几分钟就赶过来了。”对于这所新修的幼儿园,住在附近的滕女士赞不绝口。

2024年,凉州区第十三幼儿园全新亮相并投入使用,就像一场“及时雨”,为周边居民解决了孩子入园难题。

凉州区第十三幼儿园这个“小窗口”,折射出的是我市对于教育的“大手笔”。过去的一年里,9所中小学、幼儿园旧貌焕新颜,新增的4120个中小学学位,让更多孩子能够踏入心仪校园;3300个公办幼儿园园位,为学龄前儿童营造出安全、温馨的启蒙天地。

此外,武威六中、民勤一中“县中振兴工程”顺利竣工,为拔尖人才培育筑牢根基,175套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宿舍、11个食堂拔地而起,让乡村教育更有温度。

这些实打实的成果,助力为民办实事项目顺利完成,为我市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注入了汹涌澎湃的强劲动力。

教育关乎未来希望,而医疗卫生与康养设施则守护当下安康。

我市深度聚焦医疗卫生领域的数字化革新,推进“智慧医院”建设,全市公立医院全部接入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实现床旁“一站式”结算服务。

以往,患者及家属需要在各个窗口间来回奔波,耗费大量时间与精力。如今,患者在病床上,只需轻点几下手机,便能快速完成入院登记、费用缴纳、医保报销以及出院结算等一系列手续。

这一创新服务模式,让数据“跑腿”代替患者“跑路”,极大提升了患者的就医体验,为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与此同时,我市康养服务设施不断完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配备了专业的护理人员与康复设备,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文化娱乐等一站式服务,让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

从“忧学”到“优学”的跨越,从“跑断腿”到“点指尖”的变革,我市正用民生温度焐热发展刻度,践行城市把“人”字大写、让幸福落地的初心。

文旅融合发力 激发城市活力

2024年6月29日上午10时50分,C9832次列车驶离武威东站,钢铁巨龙穿山越岭,奔腾向前,穿越山川沃野,驰骋城市乡村,属于武威的“高铁时代”如约而至。

飞驰的列车,犹如一根强劲的杠杆,撬动我市文旅飞跃向前……

我市大力实施“引客入武”战略,抢抓高铁开通和“西北游”热度上升叠加机遇,不断提高旅游产品供给能力,推出“迎高铁、游武威”等特色文旅活动,谋划5大类23条精品旅游线路,形成矩阵效应,放大综合带动效应,让武威文旅“火在市”“火遍省”“火出圈”。

“武威历史文化底蕴厚重,有着许多美景,一两天的时间根本玩不尽兴。高铁开通了,我们‘旅’的时间少了,‘游’的时间多了。”对武威的游玩体验,兰州的张女士赞不绝口。

如何将游客的脚步稳稳留住,进一步激发消费活力,成为摆在我市面前的一道关键 “考题”。

而此时,夜间经济这颗 “潜力新星”,进入武威人的视野。

夜色笼罩,武威城步入璀璨时刻。汉唐天马城景区里,灯火辉煌夺目,灯光秀绚烂多姿,实景演出扣人心弦。

景区通过举办“西凉不夜城”姑臧夜市、灯会等活动,形成集夜购、夜食、夜娱、夜展、夜游等多元业态于一体的集聚区,使汉唐天马城的“烟火气”日益兴旺。

“汉唐天马城浓厚的汉风唐韵加上汉服体验,随手一拍就是大片。”穿着汉服游完汉唐天马城,来自青海的游客朱涛由衷感叹。

凭借丰富的夜间文化和旅游活动,汉唐天马城景区成功入选第三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近年来,我市将厚重的人文历史魅力和城市烟火诗意完美结合,聚焦汉唐天马城、凉州十七巷、明清街夜市,发展“文旅+演艺”“文旅+美食”等新业态,释放夜游、夜购、夜食等夜间经济和沉浸式体验项目消费潜力。

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提升城市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更带动餐饮、住宿、交通等相关产业的繁荣,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成为打造一流人文环境的有力引擎。

在雕琢一流人文与营商环境的漫漫长路上,武威步伐铿锵,已然收获累累硕果。从夯实基础设施到优化教卫资源,再到激活文旅产业,每一个环节都彰显着武威对人文关怀的执着追求与对高质量发展的不懈探索,这座丝路古镇正驶向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新征程,成为理想的生活与创业之地。(记者金赚 王翠



网站简介
版权说明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主管单位:中共武威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武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武威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武威市广播电视台
陇ICP备08000632号 甘肃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62120180010 甘公网安备:62030202000185
新闻热线:0935-8219255 0935-8330092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