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对“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作出战略部署,为推进新时代新征程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日前,就如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论述,推动发展和安全深度融合到全市各项工作,记者采访了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魏红霞,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有恒,市自然资源局局长李金斌。
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国家稳定、民族团结、精神传承,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保障,也是文旅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魏红霞说,近年来,武威市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健全文化安全体制机制,狠抓文化阵地建设,切实加强文化安全能力建设。增强文化自信,把稳正确文化方向。加强对文艺创作、演出活动、文化论坛等内容的审核管控,完善文化安全风险研判和审查评估机制,守好意识形态阵地,推出一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优秀文艺作品,构筑社会主义文化精神价值的坚固防线。坚持守正创新,保护文化遗产根脉。高标准推进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持续加强古建筑、汉明长城等重要文物整体性、系统性保护,严厉打击盗窃盗掘古遗址古墓葬、走私文物、破坏文物风貌等违法犯罪活动。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利用,打造非遗工坊,深融非遗演绎,拓展非遗旅游,促进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并重。严格执法监督,捍卫清朗文化环境。严格审核经营性文化演艺内容,严厉打击销售非法出版物、黑导游、强制消费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联合公安、市场监管部门开展网络清朗行动,努力营造安全有序的清朗文化空间和旅游市场,为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文化传承与发展筑牢安全保障。
良好生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态安全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武威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锚定美丽武威建设目标,更好统筹发展和保护,坚决守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张有恒说,在工作中,要守护绿色祁连“生命线”。坚持常态化监管、动态式修复,不断巩固提升治理成效。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环境空气、噪声、地表水水质、土壤监测值全部达标,植被覆盖度明显增加,雪豹、金雕等珍稀动物频繁“出镜”。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由乱到治、大见成效”,省级考核连续三年为“优秀”等次。打好防沙治沙“阻击战”。坚决扛起当好全省防沙治沙排头兵使命,加力推进“三北”六期工程,加快建设全国荒漠化治理样板区,全市荒漠化呈现面积减少、程度减缓的“双缩减”良好态势。谱写治水兴水“新篇章”。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综合治理,强化城镇、农村和工业园区污水监管整治,常态化、规范化开展河湖“清四乱”,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全市国控、省控地表水断面水质全部达到Ⅱ类及以上,城乡无黑臭水体。我们织密核与辐射“安全网”。严格落实核技术利用项目属地监管责任,认真做好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重离子治疗中心等重点行业核与辐射安全管理和监督检查,加大应急物资储备和应急演练,提升核与辐射安全风险防范化解能力,全市核与辐射环境安全可控。
自然资源关乎国家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和生态安全,近年来,武威市准确把握“严守资源安全底线、优化国土空间格局、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维护资源资产权益”的工作定位,推动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李金斌说,围绕粮食安全,强化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全面深化占补平衡专项整治,稳慎开展永久基本农田恢复整改,以“长牙齿”的硬措施严肃查处各类耕地违法行为,违法占用耕地面积比例逐年走低,全市耕地总量连续四年实现净增加,累计增加11万亩。围绕能源安全,立足全市资源禀赋,与省地矿局、省煤田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聚焦煤、晶质石墨、萤石等特色优势矿种展开深度合作,天祝县炭山岭东煤炭普查等10个地质勘查基金项目有序推进,古浪县红沙滩煤炭资源普查等11个商业勘查项目进展顺利,2024年完成出让矿业权10宗,出让收益6.05亿元,实现了同期矿业权出让数量和出让收益“双突破”。围绕生态安全,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面完成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划定面积1452.61万亩,占国土面积29.93%。累计实施土地整治、地灾防治、生态修复等项目28个,总投资1.94亿元,累计修复历史遗留无主矿山1.1万亩,提前完成“十四五”治理目标,不断厚植全市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新征程上,我们要不断推动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入人心,筑牢国家安全人民防线,以高水平安全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武威篇章提供坚实安全保障。( 记者王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