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新增就业1.79万人,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40.36万人;
为3203户企业返还失业保险稳岗金1423.71万元;督促用人单位为10000余名农民工支付工资1.5亿元......
有感有质的数据,彰显着2024年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
2024年,我市在就业提质、社保惠民、引才聚才、精准维权、优化服务上狠下功夫,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的民生之本愈发夯实。
聚焦“解民忧”
牢牢端住“增收饭碗”
让老百姓“端稳饭碗”,是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面对这一民生“必答题”,我市坚持把为民服务放在重要位置。
“所学的专业是什么?”“薪资方面有什么要求?”……在武威红太阳酒业酿造有限责任公司会客厅,一场入职面试正在进行。
“实地参观了企业,热情的员工、良好的基础设施等都让我眼前一亮。”求职者张小桃在武威市2024年“9条产业链”直播带岗暨直播大篷车专场招聘活动中看到招聘信息后,来到公司实地参观,并进行了现场面试。
大篷车开进企业,直播间搭在广场,政策清单发放到位……流动式的招聘方式,打通了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
2024年,我市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分领域、高频次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220余场,搭建务工群体和用人单位有效对接桥梁。持续深化劳务协作,与多地签订劳务协作框架协议,创劳务收入136.57亿元。广泛开展订单式、嵌入式、套餐制、项目制培训,完成职业技能培训2.12万人。
人才是产业链发展的重要驱动。我市围绕主导产业、重大项目人才需求,签约引进急需紧缺人才275名,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618名,“三支一扶”选拔招录高校毕业生131名,1000名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发放天马人才卡605张。
聚焦“惠民生”
大力提升“人社温度”
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
2024年,我市坚守为民情怀,突出惠民实效,深挖政策增量,保障力度持续加大,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发展实绩更有“温度”,群众幸福更有“质感”。
着装整齐、面带微笑的工作人员热情接待着每一位前来办理业务的群众,随手可以翻阅的办事流程、服务指南整齐摆放……贴心便捷的服务让每一位办事群众都能真切感受到社保服务的温暖。
“我想问一下我老伴的退休认证怎么办?” 在社保中心服务大厅里,前来办理业务的退休老人张大爷向工作人员求助。在了解到张大爷的老伴因病无法出门,工作人员很快来到老人家中,为张大爷的老伴办理了养老认证手续。
为了让群众老有所养、伤有所偿、失有所助,我市持续做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稳步推进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省级统筹,聚焦新业态从业人员、农民工等重点人群,推进基本养老保险扩面增效,织牢社保基金“安全网”。
持续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推行“不来即享”“免申即享”“直补快办”经办模式,确保各项援企稳岗政策应享尽享、能享快享,为5418户参保单位减负4122.01万元。
聚焦“维民权”
全面铸造“权益护盾”
去年3月,第一届全国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暨经验交流会召开,武威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仲裁员任倩获评全国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工作先进个人。
“这不仅是对武威仲裁工作的认可和鼓励,更是我们不懈前行的动力。”任倩说,仲裁为民,秉公办案,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是仲裁工作应当坚守的初心和使命。
过去一年,我市依托天马慧调解中心,不断强化劳动人事争议源头治理,构建“仲裁+慧调解+法院+高校+司法+工会”矛盾调处新模式,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解、全链条服务,全面提升劳动人事争议仲裁质效,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同样是在去年3月,武威市工程建设项目劳动用工标准化管理专项行动在全市范围内铺开。“人社部门帮我们办了陇明公卡,每天刷卡上班,每月做多少工、拿多少钱都一清二楚。”在凉州区某建筑工地务工的李师傅说。
我市扎实开展2024年企业薪酬调查工作,指导企业合理确定薪酬待遇,对工程建设项目劳动用工实施标准化管理,全面摸排欠薪隐患,整治化解一批农民工反映较为突出的信访问题,保障“劳有所得”。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2024年,我市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倾听群众声音、解决群众困难、改善群众生活条件,以民生“温度”标注幸福“刻度”,让幸福生活在武威每个角落触手可及。(记者包雨纯 王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