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流行于啮齿动物间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被列为国境检疫传染病之一。人类通过剥食旱獭、被染疫跳蚤叮咬、吸入患者排出空气飞沫而感染。其发病急、传播快、病死率高,是危害人类最严重的烈性传染病之一。我省2017年6月8日正式实施了我国第一部鼠疫地方法规《甘肃省鼠疫预防和控制条例》,对我省鼠疫防治做出了明确规定,是我省鼠疫防治走上了法制化轨道。
我市天祝县自1963年从喜马拉雅旱獭体内检出鼠疫菌后,被判定为喜马拉雅旱獭型鼠疫自然疫源地,自1963年至今未发生人间鼠疫疫情,目前处于静息状态。鉴于天祝县即将进入旅游旺季,进入天祝县鼠疫自然疫源地的旅游人员逐渐增多,要严防景区或经营者为招揽吸引游客,以观赏、逗玩、投喂旱獭为噱头而谋求利润,或管理不严格,出现游客进入景区后与旱獭亲密接触,并投食、逗玩旱獭等高危行为,严重存在发生本地鼠疫疫情的高风险。
一、流行病学
(一)鼠疫的传染源是什么?
一是感染鼠疫的病人,肺鼠疫最为重要;二是感染鼠疫的动物,如啮齿动物旱獭、黄鼠等,家畜藏系绵羊、犬等,其他狐狸、鼬类等,天祝县鼠疫自然疫源地的染疫动物主要为喜马拉雅旱獭,又称土拨鼠。
(二)鼠疫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1.经跳蚤叮咬传播。旱獭身上的寄生蚤叮咬是鼠疫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2.经直接接触传播。通过捕猎、宰杀、剥皮及加工等方式直接接触染疫动物造成感染。
3.经飞沫呼吸道传播。经呼吸道飞沫和气溶胶感染,引起原发性肺鼠疫
4.经消化道传播。通过进食被鼠疫菌污染的食品或生食染疫动物经消化道感染,引发肠鼠疫。
(三)人群易感性
人对鼠疫菌普遍易感,不分种族、性别、年龄、职业,对鼠疫菌都具有高度易感性,流行病学上表现出的差异与接触传染源的机会和频次有关。
二、鼠疫的危害
(一)鼠疫死亡率极高。鼠疫是传染病中被认为是排在第一位的,通常被称为“一号病”。仅第一次世界鼠疫大流行时,死亡近1亿人。
(二)鼠疫传染病极强。肺鼠疫患者喷出的飞沫可造成呼吸道传播,传染性强。
(三)社会危害性极大。如果发生人间鼠疫疫情,立即启动甲类传染病应急响应,实施“封锁”“隔离”“检疫”等措施,会造成强烈的社会恐慌,严重影响当地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
三、“三报”、“三不”防控措施
(一)“三报”:报告病、死鼠(獭);报告疑似鼠疫病人;报告不明原因的高热病人和急死病人。
(二)“三不”:不私自猎捕疫源动物;不剥食疫源动物;不贩卖疫源动物及其产品。
四、到鼠疫疫源地旅游要注意哪些?
(一)避免接触疫源地野生动物:不捕猎疫源动物;不生食、处理疫源动物;不携带疫源动物及产品;不接触病、死鼠类(包括早獭)、野免、狐狸、狼、狗、猫等动物;不在鼠疫疫源地的鼠类(包括旱獭)、野免等动物洞穴边坐卧,或挖刨动物洞穴;不逗玩或者投喂旱獭、鼠类等动物。
(二)采取防蚤叮咬措施:跳蚤是鼠疫的传播媒介,鼠疫杆菌可以通过跳蚤叮咬进入人体,因此进入疫源地要做好防护,穿着长衣长袖,尽量减少皮肤暴露,以防被跳蚤钻入、叮咬。
(三)关注自我健康:从疫源地游玩回来后,做好持续一周的自我健康监测,如发现发热、淋巴结肿大、疼痛、咳嗽、咳血等异常症状,应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疫源地旅行史。
来源:武威市卫生健康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