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武威新闻
织密幸福养老网 托起最美夕阳红
——武威市“十四五”期间养老服务工作综述
时间:2025-11-28 09:10:57 来源:武威日报 阅读量:44

幸福的晚年生活是什么样?是幸福小院的一餐热饭,是家门口的百姓舞台,是各式各样的老年活动,是医养结合随时为健康保驾护航……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不仅是千万家庭关切的家事,也成为全社会关注的民生大事。

“十四五”以来,我市高度重视养老服务工作,将建设养老服务设施纳入为民办实事任务,积极建设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和村级互助幸福院,大力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用心用情用力托起老年人的幸福生活,实现养老有保障、生活有温度。


优质服务夯实保障根基


中午时分,凉州区康宁镇互助幸福院里飘着阵阵饭香,几位老人围坐在一起,一边吃着热乎的饭菜,一边聊着家常。村里年轻人外出打工,留守老人吃饭难、没人陪,为了确保老人们能吃上一口热乎饭,2024年10月,该村办起了互助幸福院,为符合条件的老人提供助餐服务。茶余饭后,老人们还可在功能室里娱乐交流,村民们都很满意。康宁镇新寨村的留守老人王尧年告诉记者:“这里饭菜可口,价格也不高,我们都很乐意来。”

全市现有的60个村级互助幸福院均实现“有场地、有设施、有队伍、有制度、有经费”的“五有”目标,形成“低龄助高龄”“党员带群众”的互助格局。数据显示,全市参与互助服务的低龄老人达9.6万余人,构建起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乡村养老新生态。

歌声嘹亮、舞姿翩翩。每天一早,古浪县横梁乡绿洲“一老一幼”关爱服务中心就热闹起来。棋牌室内,老人们正切磋棋艺;乒乓球室里,大家挥拍自如;书画室内,墨香四溢……干净温馨的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里笑语不断,其乐融融。

“我是幸福新村的,孩子在外打工,自己做饭不方便。这里吃饭省心,中午晚上都在这儿吃。饭后写写字、下下棋,日子过得挺舒心。”古浪县横梁乡幸福新村村民闫护国感慨道。

养老服务的提质升级,远不止于“一餐热饭”。五年来,我市聚焦老年人急难愁盼问题,在构建具有武威特色的养老服务体系上行稳致远,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养老服务设施195处,建成乡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35个、村级互助幸福院60个,市、县两级智慧养老平台5个,让老年人在熟悉的环境中实现从“养老”到“享老”的跨越。

在农村,打造“党建+互助养老服务”升级版,整合利用农村闲置校园等资源建设养老服务设施175个,其中村级养老设施119个,覆盖11%的行政村,形成县、乡、村三级功能互补,较为完备的养老服务网络。

在城市,大力发展“家门口的养老院、送上门的养老服务”,构建县(市、区)、街道社区并向家庭延伸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如今,各类养老服务资源正不断向老年人身边聚集,就近养老、老有所安正逐步成为现实。


医养康养托举幸福晚年


“陈奶奶,这两天感觉身体怎么样?有没有按时吃药?”

“吃了吃了,正好帮我量量血压,今天还没测呢。”……

11月30日上午9点,在康德颐养院,护理人员朱凤琴正为入住老人夏桂林测量血压,进行日常身体检查,并耐心询问她的身体状况。

“我在这里住了三个月,吃得好、睡得香,闷了还能和大家一起聊聊天、打打牌,护理人员非常贴心到位,我们住得舒心,子女也都很放心。”夏桂林老人说。

走进凉州区康德颐养院,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环境,完善的服务设施,治疗室、康复室、餐厅等一应俱全,明亮的走廊、可口的饭菜、悉心的服务、亲切的笑容,老人们有的下棋打牌、有的锻炼身体,满眼温馨和谐的景象。

“凉州区康德颐养院是集养老、医疗、康复、托养于一体的综合性四级医养结合示范机构,与多家三甲医院签订医联体协议,配置医疗康护、文体休闲、助餐供餐、助浴保洁等康养设施,重点为独居、空巢、留守的失能和高龄老年人提供多层次、全方位、个性化基本养老服务。”凉州区康德颐养院副总经理徐德介绍说。

“十四五”以来,我市将构建“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作为重要民生工程,通过一系列扎实举措,全力托举老年人的幸福晚年。在体系建设方面,科学规划布局,持续推动资源整合,支持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医疗机构拓展养老服务,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投入,打造了如康德颐养院等一批集养老、医疗、康复、托养于一体的综合性示范机构。在服务网络构建上,不仅着力提升机构服务能力,更将服务延伸至社区和家庭,全面拓展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格局,为老年人提供涵盖居家医疗护理、慢性病管理、康复保健、精神慰藉等在内的多元化服务。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创新服务模式,养老机构正稳步推进医养深度融合,持续提升服务质量与效能,让老年群体在“老有所养”的基础上,更好地实现“病有所医、康有所护”的美好生活愿景。


“智慧养老”助力“老有所依”


“您好,凉州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请问您需要什么服务?”

“我需要家庭保洁和手洗衣物,家在凉州区惠泽社区东升一区16号楼。”

“好的,我们马上派人过去。”

杨金凤老人刚刚通过智慧养老平台下单家政服务,不到15分钟,工作人员便上门进行保洁。

在20分钟车程外的凉州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大厅,工作人员正密切关注大数据平台,实时监督服务过程,确保服务高效优质。

“拨一个电话,就有专人上门帮我收拾屋子、打扫卫生。4年来一直如此,政府的养老服务就是好!”杨金凤说。

平台服务人员上门接单,根据老人个性化需求启动计时服务,老人家中的音视频记录仪全程监控服务过程……近年来,我市运用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将居家养老、适老化服务、社区养老服务管理、日常监管和服务审核等功能融为一体,建成智慧云平台,开启养老服务新模式,初步形成“系统+服务+终端”的新型可视化养老服务模式,为养老服务插上智慧翅膀,让服务既有温度,又有速度与精准度

“老人及家属可通过电话、手环、老年手机、APP等多种渠道向平台提出服务需求,工作人员会按照老人需求和地理位置,就近派单给服务公司。15分钟内,加盟服务公司就会安排人员上门服务。”凉州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主任陈永伟向记者介绍。

“一刻钟”养老服务圈,让幸福“一刻”不停。近年来,我市在县区、社区、乡镇各层面通过各种形式兴办和新增公办养老服务设施,加大对民办养老机构的扶持力度,以社区和乡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为平台,依托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活动室等设施,构建“一中心多站点”的设施布局网络。智慧云平台如同为工作人员装上“千里眼、顺风耳”,拉近了民政工作者和人民群众的距离,使他们能够更加精准、快速地服务老年人和特殊人群,在最短时间内把党的温暖和关怀送到老人身边。

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晴。从老有所依到老有所享、老有所乐,我市老年人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站在新的起点上,我市将持续深化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智慧养老平台建设,完善长期照护保险制度,构建“物质保障+照护服务+精神关爱”的多维养老服务体系,“让所有老年人都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正逐步成为现实。


>>>记者手记

走访武威城乡,养老服务的暖意无处不在。村级互助幸福院的烟火气、乡镇养老中心的欢笑声、医养机构的安心感,共同绘就了“十四五”期间武威养老事业的民生画卷。

这份温暖,不仅体现在“一餐热饭”的民生关怀中,更在于精准回应老年人“病有所医、康有所护”的核心需求。从农村互助网络到城市服务圈,从物质保障到健康守护,武威以实实在在的举措织密养老保障网。当服务既充满民生温度,又兼有科技精度,“最美夕阳红”便有了最坚实的支撑。(记者张志华 徐燕 陈志鑫)


网站简介
版权说明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主管单位:中共武威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武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武威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武威市广播电视台
陇ICP备08000632号 甘肃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62120230001 甘公网安备:62030202000185
新闻热线:0935-8219255 0935-8330092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