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多姿多彩的地方特色传统文化,共同构成璀璨的中华文明,也助推经济社会发展。”以武威为中心形成的凉州文化,浑厚博大、灿烂多彩,经过多年来专家学者的不懈研究阐释,已成为甘肃文化的一张靓丽名片,与伏羲文化、敦煌文化、简牍文化、长城文化等众多耀眼的文化明珠一起,串成了甘肃文化的“珍珠项链”。
一
“武威莫道是边城,文物前贤起后生。”2023年12月14日,甘肃省政协调研组一行赴武威专题调研五凉文化传承发展情况。
五凉文化是河西历史文化的代表性文化。大家普遍认为,加强研究和弘扬五凉文化,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重要讲话精神的务实举措,也是全方位、多角度展示甘肃形象,拓展对外交流平台,讲好中华文明故事,讲好甘肃故事的有力抓手。要乘势而为,继续深入挖掘五凉文化的深刻内涵和历史底蕴,进一步梳理人文资源优势,深化文化遗产研究阐释工作,推出一批有价值、有影响力、成系统的研究成果,服务支撑文化强省建设。
为从省级层面推动五凉文化研究阐释工作,省政协多方征求相关专家学者的意见。大家一致认为,五凉文化是凉州文化的组成部分,全面加强武威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研究,必须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大视野上对以武威为中心形成的凉州文化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2024年1月18日,省政协“凉州文化”专项研究启动会召开。会上,兰州大学郑炳林教授等省内高校的1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深入推进凉州文化挖掘研究阐释工作、更好助力文化强省建设进行了深入而热烈地讨论,提出许多真知灼见。
这次启动会,为开展“凉州文化”专项研究确定了思路和方向,提出要系统研究、深入挖掘凉州文化特色特质,揭示其在中华文化谱系中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把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文化精神、文化胸怀和文化自信讲清楚说明白,推动凉州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建立凉州文化研究学术体系。
随后,省政协办公厅印发《甘肃省政协 “凉州文化”专项研究工作方案》。专项研究目标明确,分别提出了六个方面的研究方向和重点,研究方向围绕凉州文化在中华文化传承发展中的重要性研究、凉州文化与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关系研究,研究重点则聚焦凉州文化研究概论,凉州文化理论成果与学术影响研究,凉州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对策研究,构建凉州文化学术体系对策研究等。这六个方向既注重基础理论的深化与建构,也关注现实问题的对策与应用;既着眼于历史脉络的梳理,也聚焦于当代价值的阐发,形成了一个逻辑严密、相互支撑的有机整体。
专项研究团队阵容强大,打破了单位、学科壁垒,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楼劲、李国强、张志强、赵现海,兰州大学郑炳林、杨红伟、魏迎春,西北民族大学尹伟先、西北师范大学田澍、刘再聪,河西学院贾小军等20名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担任特邀专家,对专项研究给予全程指导支持。同时,建立首席专家负责制,围绕6个研究方向,成立研究小组,分别由徐兆寿、郑炳林、魏迎春、贾小军、尹伟先、赵现海6名教授担任首席专家,吸收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和市凉州文化研究院的12位研究人员,组成一支老中青结合、学科背景互补、创新能力突出的研究团队,正式拉开了专项研究的序幕。
二
在广泛深入开展调研的同时,2024年5月11日,“凉州文化”专项研究工作推进会在我市举行,“凉州文化”专项研究各课题研究小组首席专家或课题组代表分别介绍了工作进展情况和下一步工作计划。省政协、省文旅厅、武威市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同专家学者围绕主题深入讨论、集思广益,提出意见建议。
经过几个月的考察调研、学术探讨,专家学者们提出,构建凉州文化学术体系,阐明凉州文化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将凉州文化打造成甘肃省继敦煌学之后,甘肃文化研究领域的又一显学的历史机遇和现实条件均已具备。
“凉州文化”专项研究是一项系统研究工程。参会的专家学者表示,要丰富研究内容、优化研究方法,深入系统阐释凉州文化特色特质,揭示其在中华文化谱系中的特殊性和重要性,用高质量学术成果激活文化元素、形成文化力量,推动凉州文化走向全国。
为进一步推进“凉州文化”专项研究,确保形成高质量的专项研究报告,2024年9月18日,省政协召开“凉州文化”专题研讨会,专家学者们畅所欲言:
——凉州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为中国历史、世界历史作出了重要贡献,要系统研究凉州在各历史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地位。
——凉州,不仅是一个行政地理区域的概念,还是一个美学化的文化概念,不仅要重视基础研究,还要建立凉州文化对外传播体系,展示出凉州文化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和意义。
——凉州文化的学术研究要重视对各历史时期河西走廊与丝绸之路的研究,特别是对沿线驿站的研究,以及中亚地区与武威的关系研究等。
随着“凉州文化”专项研究进入成果汇总阶段,课题组提出了“四点共识”:一要对凉州、凉州文化做科学、精炼的回答;二要处理好凉州、武威、河西走廊、丝绸之路和中亚文明交往中的关系,阐释好凉州文化的重要性;三要遵循学术学科规律,举办好学术活动,打造凉州文化品牌;四要以助力文化强省建设为落脚点,聚焦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供省委、省政府决策参考的建议。
2024年9月21日,第七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在敦煌举办。在省政协主办的分论坛上,武威市政协主要负责同志以《多元包容:传承创新的凉州文化》为主题作了精彩演讲:
——以铜奔马为核心的天马文化,是龙马精神,中国力量、中国创造的象征,彰显了中华民族勇于开拓的壮阔胸怀。
——武威简牍承载着中华文明崇尚礼仪、道德风尚、医学发展的时代成就,勾勒出中原文化向西传播的脉络,揭示了中华文脉的密码。
——五凉文化“上续汉魏西晋之学风,下开魏齐隋唐之制度”,在中华文明历史进程中发挥了“承前启后、继绝扶衰”的重要作用。
——源远流长的佛教文化,创造了佛教石窟的“凉州模式”,刻着佛教传入中国的早期印迹,掀开了佛教中国化的历史新篇章。
——以《凉州词》为代表的边塞文化,具有厚重深邃的历史沉淀和多元灿烂的人文底蕴,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这些“凉州文化”专项研究的阶段性重要成果,赢得了与会领导、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赞誉。
三
修史立典、存史启智,以文化人,是中华民族延续几千年的优秀传统。在省政协的牵头组织下,在武威市政协的全力配合下,专项研究课题组专家学者和武威市凉州文化研究院学术骨干一起梳理吸收“凉州文化”专项研究的各方面成果,广泛交流推敲,先后数十次修改完善,反复征求特邀专家意见,集中各方面智慧,形成了《“凉州文化”专项研究报告》,提出了《关于打造凉州文化品牌的建议》。
隆冬的金城兰州,寒气逼人,但省政协文史馆的二楼会议室却暖意融融。2024年11月28日,省内知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参加“凉州文化”专项研究成果评审会。
评审专家纷纷表示,“凉州文化”专项研究成果丰硕,达到了预期研究目的,对凉州、凉州文化做了科学回答,深刻阐释了凉州文化在中华文明中重要历史价值和地位,科学辨析了凉州文化与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之间的关系。专家们也提出,要强化课题研究成果转化运用,用高质量学术成果激活文化元素、形成文化力量,推动凉州文化走向全国,服务支撑文化强省建设。
2025年1月,省政协向省委、省政府报送《关于打造凉州文化品牌的建议》《“凉州文化”专项研究报告》,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作了重要批示。作为“凉州文化”专项研究的标志性成果——《凉州通史》,即将出版发行,这必将是一部全面反映凉州地区通史性、权威性的学术著作,也是一部具有总结性、奠基性和里程碑意义的研究凉州文化的权威性著作。(柴多茂)
网站简介
版权说明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