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 健康
秋季谨防咽喉不适
时间:2025-09-30 09:09:42 来源:甘肃日报 阅读量:196

秋天,不少人会遭遇鼻塞、咳嗽、嗓子又干又痒等问题的困扰。这种情况很可能是鼻病毒、腺病毒或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秋季正是这类疾病的高发期,需提高警惕并做好应对。

咽喉不适的原因

秋天之所以成为咽喉不适的高发季,主要和气候特点、人体生理变化以及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气候干燥 进入秋季后,空气湿度大幅下降。而人的咽喉黏膜比较娇嫩,需要保持一定的湿润度才能正常发挥功能。当空气干燥时,咽喉黏膜表面的水分会快速蒸发,黏膜就会变得干燥、脆弱,进而出现干痒、疼痛。

气温波动 秋季昼夜温差明显,温度的强烈波动会让人体免疫系统难以快速适应。特别是对于老人、儿童以及免疫力较低的人群来说,免疫系统的调节能力相对较弱,无法及时应对气温变化带来的刺激,容易引发呼吸道感染,进而导致咽喉不适。

多过敏原 秋季空气中的过敏原比较多,比如花粉、尘螨、霉菌孢子等,吸入后会刺激咽喉黏膜和呼吸道黏膜,从而引发过敏反应,出现咽喉干痒、咳嗽等症状。

呼吸道感染类型

常见的呼吸道感染主要有以下几种:

鼻病毒感染 鼻病毒传播力强,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物品)。感染后,患者会出现鼻塞、流清水样鼻涕(后期变黏稠),伴咽喉干痒、疼痛,部分人有轻微咳嗽,多无发热或仅低热(37.5℃—38℃)。病程较短,一般7—10天可自愈,免疫力低者可能引发支气管炎。

腺病毒感染 腺病毒传播途径除飞沫、接触传播外,还可通过消化道传播(如吃了被污染的食物、水)。感染症状较重,常出现高热(39℃—40℃),持续3—5天,伴咽喉剧烈疼痛(吞咽时加重,部分人咽喉红肿、溃疡),还可能伴有咳嗽、咳痰、鼻塞、流涕,以及眼睛发红、恶心呕吐等症状。

支原体感染 支原体感染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在人员密集场所传播风险较高。感染后,患者典型症状为刺激性干咳,初期多为干咳,后期可能出现少量黏痰,部分患者伴有发热,体温多在39℃以下,也可能出现咽痛、乏力、头痛等不适。支原体感染可通过干咳、发热等症状初步识别,但最终确诊仍需依靠医生的专业检查,如支原体抗体检测等,不可仅凭症状自行判断用药。

自我护理

呼吸道感染需结合感染类型和症状轻重科学治疗,同时做好自我护理,才能促进康复。

保证休息 每天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劳累。

调整饮食 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多吃新鲜蔬果(如梨、苹果、菠菜)补充维生素,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

保持咽喉湿润 每天摄入2000毫升温水,可保持咽喉黏膜湿润,促进毒素排出,不喝含糖饮料、咖啡、浓茶。用加湿器将室内湿度调至50%—60%,或每天用淡盐水漱口3—4次,清洁咽喉、减轻炎症。

避免刺激 不吸烟、不饮酒,少大声说话或长时间说话。

科学预防

做好个人卫生 勤洗手,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20秒以上,无洗手条件时用含酒精免洗手消毒剂。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口鼻,用过的纸巾需丢弃,不随意摸口鼻、眼睛。

改善室内环境 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室内温度保持22℃—24℃,湿度50%—60%,用加湿器时定期清洗;定期打扫卫生,减少灰尘、过敏原。

增强自身免疫力 规律作息,不熬夜;饮食均衡,多吃蛋、奶、瘦肉、豆制品及新鲜蔬果,少吃辛辣、高糖高盐食物;适当户外锻炼(如散步、慢跑),避免过度运动,运动后及时补水。

减少暴露风险 高发期尽量不去商场、医院等人群密集场所,必须去时戴一次性医用口罩或外科口罩(正确佩戴,覆盖口鼻下巴);与有咳嗽、打喷嚏症状者保持距离,家人患病后及时隔离,做好室内通风消毒。


网站简介
版权说明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主管单位:中共武威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武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武威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武威市广播电视台
陇ICP备08000632号 甘肃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62120180010 甘公网安备:62030202000185
新闻热线:0935-8219255 0935-8330092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