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武威新闻
“你好,武威职业技术大学”实训室里走出“金蓝领”
——武威职业技术大学系列报道之七
时间:2025-07-15 09:17:38 来源:武威日报 阅读量:242

走进武威职业技术大学智能制造实训中心,机器低鸣如脉动,智能制造学院学生刘浩紧盯数控机床屏幕,额角沁出细密汗珠,指尖却异常沉稳。他专注的眼神里,职业的种子正抽枝展叶——这里没有空泛的理论堆砌,只有技能与责任的双重锻打。

在汽车实训中心,几名学生正围绕一辆汽车细心诊断。许成林老师指着工作台上摊开的教材告诉记者:“这是我们和企业合编的‘活页式教材’,企业技术更新,教材模块就跟着‘活页’替换。”教材上油渍点点,每一页都浸染着真实岗位的印记。

“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已在此结出硕果。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争夺赛高职组电子信息赛道——物联网应用开发赛项中,由信息技术学院苟炳坤、闫小杰、杨涛、马元飞4名同学组成的参赛团队斩获铜奖,展现出熟练的技能水平和优秀的专业素养。

回忆备赛时,团队成员纷纷感慨:“一遍遍重复模拟,不断突破自我,提升技能熟练程度,完善汇报解说细节,过程艰辛,但国赛的标准却倒逼我们真正吃透技术细节。”

从课堂到赛场,从理论到实践,技能在挑战的熔炉中百炼成钢。如今,学校已有70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落地生根,为学生的未来铺就了坚实的通行证。

在武威职业技术大学,学习与生产从未被隔开。光伏工程技术专业学生赵强,此刻正在学校合作的光伏企业进行“工学交替”实践。他说:“课堂上总隔着一层纸,亲手组装调试太阳能电池板阵列时,连螺丝的扭矩都变得真实可感。”企业导师马建国也深有感触:“他们的新想法常给我们带来启发,技术理论扎实,上手也快。”

为锻造“真刀真枪”的本领,学校不仅大力升级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更要求每个专业必须有3个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增加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和生产一线实践教学比重,让校外基地不仅是课堂延伸,更是技术落地的土壤。

2023年,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荣誉花落光伏工程技术专业,这是学校持之以恒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不断深化教学改革的阶段性成果,也为学校进一步提升办学能力注入了强大动力。

团队负责人向记者描绘教学场景:“学生分组设计小型离网光伏系统,从选材、预算到安装调试,全流程贯穿项目式教学。”

知识在此处不再是孤立模块,而成为解决真实问题的集成工具。团队积极开展项目式教学、情境教学、模块化教学改革,打造智慧课堂,逐步将这种“创新集成”的育人功能,从一个专业辐射到全校。

技能与匠心所向,自有其广阔天地——武威职业技术大学以“岗课赛证”熔铸真本领,把教育真正扎根于产业土壤,用“工学交替、产教融合”打通最后一公里,让学生在实训的星火中看见未来。“我们的使命,就是让每一个学生带着‘金蓝领’的成色走出校门,在服务地方与国家战略需求的岗位上熠熠生辉。”学校教务处相关负责人曹桢说。(记者包雨纯 邓蕊)


网站简介
版权说明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主管单位:中共武威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武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武威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武威市广播电视台
陇ICP备08000632号 甘肃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62120180010 甘公网安备:62030202000185
新闻热线:0935-8219255 0935-8330092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