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武威新闻
“引育管用” 一体推进 筑牢医疗人才基石
时间:2025-07-11 09:05:39 来源:武威日报 阅读量:265

医疗队伍建设是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核心支撑。今年以来,武威市卫生健康系统坚持 “引、育、管、用”一体化推进策略,持续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通过精准引才填补短板、系统育才激活潜力、科学管才优化环境、用心用才释放效能,着力打造高素质医疗队伍,为区域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在精准引进方面,武威市聚焦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和群众就医需求,创新建立“学科需求清单+人才画像库”匹配机制,定向引进急需紧缺人才。今年上半年,武威市共引进高层次人才19名、急需紧缺人才42名,有效填补了临床重点科室的人才缺口。

今年初,武威市人民医院发布《“引雁归巢”人才招引公告》,吸引在外优秀医疗人才回流。市人民医院普外二科、胃肠外科、小儿外科主任医师吕志诚便是其中之一。

“我从医已经35年了,曾在原兰州军区总医院工作20多年,退役后一直在重庆工作。今年1月,看到‘引雁归巢’的招聘公告后,我决定回乡发展,希望将省级三甲医院积累的新技术和理念带回来,服务家乡人民。”吕志诚的话语道出了返乡人才的共同心声。

全市多家医院通过设立名医专家工作站(室),成功吸引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肿瘤放疗科主任王俊杰教授、中华医学会肿瘤放射治疗分会常委徐博教授、兰大二院肿瘤专业专家李玉民教授等70名省内外知名专家入驻。

“人才是医院发展的核心驱动力。2025年以来,我院先后出台《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实施办法》《专业技术人才引育管理办法》等政策,为人才发展提供全方位保障。”武威市人民医院组织人事科主任程燕介绍,医院通过“引雁归巢”计划已柔性引进20名省内外知名专家及团队,覆盖各临床、医技科室。

武威市构建“全链育才”体系,推行“新苗-骨干-领军”三级培养路径,将年轻医师培养与学科带头人培育有机结合。一方面选派骨干医师赴北京协和医院、上海瑞金医院等顶尖机构进修,学习前沿技术;另一方面依托名医专家工作站,以“师带徒”的形式让本地医生在近距离学习中提升专业能力。

近年来,武威市深入推进“万名医护下基层”活动,组织定点医院医务人员到基层医疗机构驻点帮扶。这一模式既解决了群众就医难题,也让年轻医生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

平台赋能为人才成长提供坚实支撑。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依托国产首台重离子治癌装置,打造高水平科研与临床平台。“医院为我们提供国际专家现场教学、国内外进修、学术交流等机会。”该院重离子中心辐射安全科副主任张梦灵说。张梦灵系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毕业生,8年前正是看中平台潜力来到武威,“优良的科研环境和积极的工作氛围,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武威市通过完善职称评聘、搭建干事平台、强化人文关怀等机制,让人才安心工作、舒心发展。

在职称评审方面,打破“唯论文、唯学历”倾向,更注重临床实绩和群众口碑,对基层服务、学科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实行“定向评价、定向使用”。2025年以来,全市已有214名医务人员晋升高级职称,其中基层医疗机构占比达35%,极大调动了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在搭建干事平台上,武威市为各类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张梦灵和同事们专注制作重离子患者的放射治疗计划的场景,正是全市医疗系统实干氛围的生动写照。

如今,武威市医疗队伍结构持续优化,人才活力不断迸发。从柔性引进的专家团队到“引雁归巢”的本土人才,从成长中的年轻医师到引领发展的学科带头人,一支高素质医疗队伍正成为守护群众健康的坚实屏障,为区域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记者王雁 陈婕



网站简介
版权说明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主管单位:中共武威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武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武威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武威市广播电视台
陇ICP备08000632号 甘肃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62120180010 甘公网安备:62030202000185
新闻热线:0935-8219255 0935-8330092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