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23 日,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大会传来捷报,我市成功蝉联 “全国双拥模范城”,实现五连冠。这一殊荣背后,是我市多年来将双拥工作融入发展全局、推动军地协同共进的生动实践。
健全机制强根基。我市坚持党对双拥工作的全面领导,构建起 “党政军牵头、部门协同、全民参与” 的工作体系。严格落实 “六纳入、六统一” 机制,将双拥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同规划、同考核、同推进。市县区均成立双拥工作领导小组,依托退役军人服务站,建成 1324 个基层服务组织,并成立爱国拥军促进会,推动社会化拥军走深走实。通过完善《党委议军会议制度》等多项机制,每年专项预算 200 万元保障工作开展。
文化浸润浓氛围。全市以阵地建设、创新宣传为抓手,让双拥文化融入城市肌理。建成 3 个双拥主题公园、4 条示范街区和 27 个共建社区,打造 48 个国防教育基地与 12 所示范学校,年均 38 万人次接受教育。凉州战役纪念馆、古浪战役纪念馆等红色阵地完成升级,成为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窗口。同时,创新开展文艺演出、军事日等活动,通过新媒体发布信息 670 余篇,其中 57 篇获国家级刊发,选树各级双拥模范、最美退役军人等典型,营造崇军尚武的浓厚氛围。
暖心服务显担当。将服务部队建设作为重要使命,创新 “军供站 +” 保障模式,打造 “塞外军营” 等军供品牌,为部队机动提供全天候保障。4年来,投入 1200 余万元走访慰问部队及功臣烈属,开展文艺演出、医疗巡诊等活动 120 余场次。在全省率先成立 3 家烈士纪念设施保护中心,通过 DNA 技术为志愿军烈士梁佰有寻亲,创全国先例。
同时,我市全力解决军人 “三后” 问题:为 449 名转业军官等完成安置,发放创业贷款 5.4 亿元助力退役军人就业;开通军营公交专线,组建 “拥军车队”,设立军人优先窗口;成立工作专班,帮助 18 名随军家属解决工作,保障 1300 名部队子女就近入学,让军人安心服役。
拥政爱民践初心。武威军分区在八步沙林场打造 “国防生态林”,驻武部队累计植树造林 1500 亩、压沙 3 万亩。同时,结对帮扶 15 所小学,资助 260 余名困难学生,解放军第 943 医院常态化开展义诊。在乡村振兴中,部队投入资金支持产业发展,援建道路、文化设施,为地方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实施“四强”行动、做好“五量”文章、构建“两擎牵引、五极迸发”的高质量发展格局,主动把双拥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强化举措、常抓不懈,推动地方发展与国防建设同频共振、互促双赢。武威市5次被命名表彰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凉州区连续10次被命名为全省双拥模范城,天祝县连续8次、民勤县连续7次、古浪县连续5次被命名为全省双拥模范县。(记者张尚梅 孙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