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区县新闻
和美乡村入画来
——凉州区高坝镇蜻蜓村和美乡村建设见闻
时间:2024-08-21 10:04:41 来源:武威日报 阅读量:596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著名诗句,在武威,就有这样一个村子以蜻蜓命名。

当优美的诗句,映照着绝美的风景,生动了古老的村落,也留下了一个令世人追逐的“世外桃源”——高坝镇蜻蜓村,蜻蜓村位于武威市凉州区东郊,这里流水潺潺,景色秀丽,紧邻“金色大道”高速公路和凉古公路,车流如织,交通便利。

初秋时节,漫步在蜻蜓村村道,一幅幅怀旧复古、色彩斑斓的文化彩绘墙跃然眼前,精心打造的小游园错落有致,绿化带葱郁茂盛,加之太阳能路灯的巧妙点缀,美化了村民生产生活环境,扮亮了村庄“颜值”。

和美乡村建设的成果如何?村民是最好的见证者和亲历者。

“我们现在这个路修好了,路灯安上了,家里也收拾好了,出门没有垃圾,闲的时节出来转一转,风景好了,日子也越过越好了!”蜻蜓村二组村民杨国文说。

和美乡村建设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不仅村容村貌旧貌焕新颜,文化建设也提上了日程。为了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村里建起了农家书屋,闲暇时,这里成了村民的“打卡地”,老人和孩子们读书纳凉好不自在。在村史馆,里面陈列的“老伙计”,是农村几十年来发展的见证,更是抹不掉的乡愁。

“平时有空的时候,我们就来村里的农家书屋借书、看书、写字,这里的书挺全的,有防治病虫害的、教种植技术的,看了这些书收获很多,写字也陶冶了情操,我感觉非常好。”蜻蜓村村民付有盛说。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基础。走进蜻蜓村日光温室种植基地,棚内一根根翠绿的黄瓜缀满藤蔓,清新瓜香扑鼻而来,种植户张万花穿梭在绿油油的黄瓜棚内疏芽、打尖,看着一个个顶花带刺、青翠欲滴的黄瓜,盘算着即将到手的收入,高兴得合不拢嘴。

“我家种了3个棚的黄瓜,按照现在的市场行情,批发价每公斤在4元钱,一个大棚一季能挣5000元左右,效益还不错。”种植户张万花说。

此外,蜻蜓村还引入了创意农业理念,将田园风光、休闲度假、民俗文化、农事体验集于一身,让游客体验生态农业的同时,也能获得农场丰收时的喜悦。近年来,蜻蜓村先后荣获“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甘肃省乡村旅游示范村”“甘肃省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武威市研学旅行基地”等国家和省市区各类荣誉60余项。

从“一座棚”出发,从“一个休闲庄园”发力,从“一个大项目”撑劲,蜻蜓村始终把发展产业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让“产业链”串起群众“致富链”,全方位打造群众增收致富的新引擎。

“我们抢抓和美乡村建设契机,以改善人居环境为着力点,先后硬化村组道路12公里,安装路灯225盏,修建乡村小游园3个。同时坚持党建引领,以产业发展为驱动,全力发展设施蔬菜、畜牧养殖、乡村旅游等产业,持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不断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让和美乡村有面子更有里子。”蜻蜓村党支部书记赵登乐说。

水美花则鲜,蜻蜓舞翩翩。如今的蜻蜓村,乡村建设稳步推进、文明之风遍吹田野、产业发展有力有序,和美乡村建设全面推进,群众幸福感、获得感节节攀升。(记者陈志鑫 见习记者邓蕊)


网站简介
版权说明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主管单位:中共武威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武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武威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武威市广播电视台
陇ICP备08000632号 甘肃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62120180010 甘公网安备:62030202000185
新闻热线:0935-8219255 0935-8330092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