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武威新闻
用双手扮靓绿水青山
——记“全国防沙治沙先进集体”凉州区治沙站
时间:2023-11-30 09:32:30 来源:武威日报 阅读量:511

“获得‘全国防沙治沙先进集体’称号有什么感受?”

“你看,这边戈壁披满‘金甲’,那边正在攻坚播绿。这份荣誉对我们治沙站来说,是激励更是鞭策。”

一场雪,让沙漠盖上了一层“棉被”。

谈笑间,凉州区治沙站的治沙队伍踩着积雪再次挺进邓马营湖区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

一个个草方格整齐排列在沙丘上,紧紧锁住流动沙丘,迎风摇曳的梭梭述说着防沙治沙的成果。

寒风刮得人直打哆嗦,站长李万侠冻得脸色发白,他爬上沙丘,和同事们开起了玩笑:“这天气比之前好,吹风好过‘吃沙子’。”

从黄沙漫漫到满目青翠,从“沙逼人退”到“人进沙退”。吃沙子喝冷风,这样的巡查工作对于凉州区治沙站全体职工来说,再平常不过了。

“这个沟开得深度不够,至少得25公分,稻草铺设要均匀一点,大家看我的动作。”热火朝天的压沙现场,凉州区治沙站业务股股长王建武一边挥动铁锹,一边给压沙的群众做着示范。“压沙的群众都是附近的村民,大家心里都想着一件事:把沙压住,把家园建设得更美。”王建武说。

做指导、做示范,带着村民一起干,风沙吹皱了治沙站职工的面庞,却吹不走他们治沙的决心和信心。多年来,治沙站累计指导凉州区完成沙化土地治理178.8万亩,防沙治沙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治沙一天不止,创新一日不停。2017年,治沙站开始使用机械压沙车治沙,从根本上解决了人工治理速度慢、成本高的难题。“人工压沙3人一天压1亩,用机械的话,一辆压沙车一天就能压50亩。”李万侠说。

把沙子当作“敌人”一样又防又治是传统治沙观念,要想还原沙地的自然生态系统,必须学会护沙、用沙,走出一条可持续科学治沙的新路径。“沙漠增绿、农民增收才是我们的目标。”李万侠说。近年来,治沙站持续推广发展葡萄产业、梭梭接种肉苁蓉产业等,共完成梭梭嫁接肉苁蓉1万亩,在沙荒地种沙生中药材0.12万亩,完成种苗培育0.14万亩。

“我们的工作很纯粹,在这片热土上,用双手扮靓绿水青山,用汗水书写责任担当。”李万侠语气坚定地说。(记者赵东晓)


网站简介
版权说明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主管单位:中共武威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武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武威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武威市广播电视台
陇ICP备08000632号 甘肃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62120180010 甘公网安备:62030202000185
新闻热线:0935-8219255 0935-8330092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