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 > 古浪
富民新村的山楂红了
时间:2023-10-13 09:17:36 来源:武威日报 阅读量:394

清晨7点,迎着秋日阳光,天津援甘干部、古浪县富民新村党总支副书记李家声,像往常一样骑着自行车去距村3公里外的山楂林。白露已过,山楂渐次泛红。缕缕清香里,看着处处果红低树,李家声心里乐开了花。

“山楂红了,一串串喜庆的‘小灯笼’就挂满了枝头,真是招人喜爱。”看着李家声走了过来,村民陈天桂和任忠年一边忙着采摘,一边和他们的李书记聊了起来。“就是,没想到山楂不仅古浪能栽,而且还果硕味甜。”说话间,李家声也提起桶子,和村民们一起摘起了他们共同“种”出来的幸福。

古浪过去不种山楂,火红的山楂来自遥远的燕山脚下。而这一跨越东西、绵延千里的“结缘”,来自天津蓟州区的真情牵引和帮扶干部“李家声们”的倾心呵护。

2022年,“90后”的李家声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带着对祖国西部的无限憧憬与热恋,主动申请加入援甘队伍,在古浪这片充满生机的热土上,书写青春的美丽篇章。

初来古浪,看着拔地而起的移民村、宽畅亮洁的乡村大道,以及整齐划一的标准化养殖棚圈、鳞次栉比的日光温室,李家声赞叹不已。

作为天津市蓟州区到富民新村挂职的帮扶干部,他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要从发展产业、壮大集体经济等方面想办法、找出路,让易地搬迁的群众留得住、能就业、有收入,日子越过越好”的殷殷嘱托,克服水土不服等困难,迅速适应环境、进入角色。

让移民群众“留得住、能就业、有收入”,关键是要有一条适宜当地实际的发展路子。富民新村地处腾格里沙漠南缘,统筹做好生态治理与产业发展至关重要。

凭借着在蓟州区官庄镇永平庄村的工作优势和成功经验,李家声在拓展群众增收路子和后续产业培育发展上动脑子,很快就勾勒出实施产业配套、养殖暖棚提升改造等系列乡村建设项目,为移民新村的发展注入了无限活力。在他们的精心呵护下,1000多亩山楂、李子、沙漠桃等林果苗如今已蔚然成林,山楂林已开始挂果。

“去年起,山楂开始挂果,今年进入盛果期。”看着个头饱满的红山楂,富民新村党总支书记张延堂满脸喜悦。

山楂红了,离不开汗水浇灌,更离不开真情帮扶。张延堂笑着说:“古从西域引进葡萄到武威,今从燕山移栽山楂到古浪。这一棵棵山楂树,饱含了东西部协作的真挚情谊和深厚情感。我们将倾情倾力种好这片友谊林、致富林。”

“老百姓的幸福就是共产党的事业。这些年来,我们在培育壮大产业、发展村集体经济等方面想办法、找出路,路子越走越宽。看着搬迁群众真正实现了留得住、能就业、有收入,日子越过越红火,我们打心底里高兴。”说起在古浪的帮扶工作,李家声情真意切。

在“山”与“海”之间,李家声犹如一条纽带,常常以联络员的身份奔波在两地之间。“天津市蓟州区的山楂种植面积大,技术成熟、销路宽,农户的种植效益好。”为了村里有个好收益,李家声联系了天津的收购商,他将带着鲜果去天津进行交易。

一条帮扶路,两地心相连。从“输血式”帮扶向“造血式”转变,在绿色发展的致富路上,先后有209名来自蓟州区的干部人才前赴后继、深耕细作,助力古浪县在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发展上不断创新探索。

有一种牵挂跨越万水千山,有一种真情无关东西南北。2017年,天津市蓟州区与武威市古浪县东西携手,共同追梦。6年间,蓟州区在基础设施、产业培育、劳务协作、人才交流等方面给予古浪县一往情深的扶持与帮助,累计落实帮扶资金及物资3.58亿元,两地牵手共同书写了感人至深的“蓟武山海情”。(记者张泽三  董丽俊)


网站简介
版权说明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主管单位:中共武威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武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武威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武威市广播电视台
陇ICP备08000632号 甘肃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62120180010 甘公网安备:62030202000185
新闻热线:0935-8219255 0935-8330092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