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武威新闻
《葬花吟》与芒种
时间:2022-06-16 16:41:31 来源:武威日报 阅读量:768

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拥有极高的文学艺术价值,特别是其中的诗词,一直是“红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各种诗词中描写了四季的变化,每个时节的节气里都体现着对当时文化形态、民俗风情、传统文化的描写,很是入境。例如《葬花吟》一词,其背后就蕴含有中国传统节气中的“芒种”文化。

在《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一章节中记载“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尚古风俗:凡交芒种节的这日,都要设摆各色礼物,祭饯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谢,花神退位,须要饯行。然闺中更兴这件风俗,所以大观园中人都早早起来。那些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或用绫锦纱罗叠成干旄旌幢的,都用彩线系了。每一棵树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物事。满园里绣带飘飘,花枝招展,更兼这些人打扮得桃羞杏让,燕妒莺惭,一时也道不尽。”首先叙述了古时候在芒种这一天有“祭饯花神”的风俗,特别是女孩子们,这天打扮得靓丽光彩,这为后来黛玉吟唱《葬花吟》做了节气文化基因铺垫。

正当众人兴致勃勃地赏花、绑花、送花之时,林妹妹却因为前日怜惜桃花落瓣,将它收拾起来葬于花冢。如今她又来花冢前,以落花自怜,十分伤感地哭吟起来,只听唱词为: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抷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有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这首《葬花吟》作为《红楼梦》中的经典诗词之一,已经被谱曲传唱,通过丰富的想象、暗淡而凄清的画面、浓烈而忧伤的情调,为读者勾画了别样的“芒种”时节送花神的画卷。


网站简介
版权说明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主管单位:中共武威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武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武威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武威市广播电视台
陇ICP备08000632号 甘肃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62120180010 甘公网安备:62030202000185
新闻热线:0935-8219255 0935-8330092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