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绿了荒漠 美了家园 富了百姓 ——武威市全力打造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综述
时间:2023-04-04 09:20:13 来源:武威日报 阅读量:414

干涸50年的青土湖已形成旱区湿地106平方公里;

2021年,武威市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通过国家考核验收,是全国保留的6个地市级示范区之一;

八步沙林场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甘肃首个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

据数据统计,自2013年批准设立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以来,全市累计完成治沙造林267.8万亩,封育186.1万亩,退化林修复23.36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由12.06%提高到现在的19.01%。

一份份成绩单的背后,更是一份份“责任单”。

近年来,我市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大力弘扬新时代武威精神,坚持“南护水源、中保绿洲、北固风沙”,持续开展科学防沙治沙,风沙危害有效遏制,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防沙治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位于腾格里沙漠南缘的古浪县八步沙,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还是黑风肆虐、沙进人退的荒漠。“六老汉”和他们的儿孙们为了守住家园,几十年如一日坚持治沙造林,把曾经的不毛之地变成了林草丰茂、生机盎然的大片绿洲。

2019年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八步沙林场考察“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情况,对八步沙林场防沙治沙工作和“六老汉”治沙群体给予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勉励他们再接再厉、再立新功。八步沙人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坚持把治沙造林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创新模式,大力推进防沙治沙和植树造林,统筹推动特色产业、生态旅游发展,实现了“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的体制机制之变、产业经济之变。

“我们在防沙治沙和做大做强梭梭嫁接肉苁蓉产业的基础上,继续引进既能防风固沙,又能产生一定效益的经济林作物,做到沙漠治理和经济效益双赢。”第二代治沙人、八步沙林场场长郭万刚告诉记者,将持续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当代愚公精神,种更多的树,压更多的沙。

如今,站在古浪县八步沙林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了望塔上,目之所及沃野茵茵、野花遍地。

绿色征途,永不止步。在防沙治沙工作中,我市坚持政策引导,层层压实防沙治沙责任,坚决扛牢生态报国责任,将防沙治沙工作列入国土绿化一体推进,纳入政府年度目标考核体系,市、县区层层印发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工作措施、推进工作落实。省政府批复《民勤生态建设示范区规划》《古浪八步沙区域生态治理规划》,市委出台《关于加快建设生态大市的意见》,市人大出台《武威市防沙治沙条例》,市政府制定《武威市防沙治沙总体规划》,从顶层设计为科学防沙治沙提供保障。

我市坚持创新机制,着力提升防沙治沙水平,强化科技支撑,大力推广“草沙障+沙生苗木”“固身削顶、前挡后拉”等治沙模式和机械压沙等治沙技术,积极探索新材料、新技术、新品种试验示范20多项,探索发展“互联网+防沙治沙”模式,社会力量投入资金4.2亿元,建成公益治沙基地40个,完成治沙造林83.5万亩。其中,2022年完成治沙造林15.88万亩,2023年目前已完成治沙造林30万亩。

在与干旱和风沙长期斗争中,我市涌现出了许多治沙造林的先进典范。近年来,我市坚持典型引领,广泛宣传“时代楷模”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全国林业英雄郭万刚、全国治沙英雄石述柱、全国治沙劳模王银吉、全国绿化劳动模范马俊河、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姜莉玲等典型的模范事迹,引导社会各界积极投身防沙治沙行动。

让大漠变绿洲,向沙漠要效益。我市在防沙治沙过程中开始了观念的转变,坚持治沙、生态、产业相结合,发展沙漠种植、沙漠养殖、沙漠旅游、光伏治沙等特色沙产业。种植梭梭接种肉苁蓉、锁阳、甘草等沙生药用植物16万亩,建成沙漠雕塑创作基地、摘星小镇、苏武小镇等沙漠旅游景点,河西走廊酿酒葡萄入选“甘味”知名区域公用品牌。

据甘肃省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显示,全市荒漠化、沙漠化面积较2009年分别减少31.7万亩、9万亩,荒漠化程度由极重度向中度和轻度减缓,实现了人进沙退。

市林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坚决打好防沙治沙阵地战。积极争取实施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加快八步沙区域生态治理和民勤生态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建设,确保全面完成“十四五”177万亩沙化土地治理目标任务。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加大科技研发推广力度,培育更多固沙植物品种,促进形成生物多样的固沙生态,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记者韩筱蓓 )


网站简介
版权说明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主管单位:中共武威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武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武威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武威市广播电视台
陇ICP备08000632号 甘肃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62120180010 甘公网安备:62030202000185
新闻热线:0935-8219255 0935-8330092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