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旅 > 历史文化
当代作家眼中的敦煌文化
时间:2022-11-19 19:14:06 来源:武威市融媒体中心 阅读量:269

敦煌文化是一个丰富的文化宝库,汇聚了来自世界各个国家的文化,但敦煌文化有一个主体,就是中国文化。敦煌文化博大而厚重且兼容并蓄,是东西文化的碰撞,是多种文化的交汇和融合,因此才成就了敦煌文化的独一无二,这种独特性吸引着作家们对敦煌文化的解读。


敦煌莫高窟一直是旅游者和作家们向往的地方,很多人向往敦煌的大漠长河,慕名于她灿烂的文化,但从文化传承的缺憾来品读敦煌的行者却不多。在作家余秋雨的眼中,敦煌文化非常珍贵,是属于中国的一个活了1600多年的生命,应该捍卫敦煌文化,让敦煌文化在中国、在世界闪闪发光。可历史是无法改变的,注定会存在很多遗憾,余秋雨的作品《敦煌》中,对王圆箓所作所为的描写尤让人感到无措,甚至绝望。


敦煌文化是一部灿烂的文化,是充满艺术的文化,敦煌文化之独特,何以体现,怎么让人们认可敦煌文化,并感受到敦煌文化的艺术之美?作家冯骥才基于敦煌艺术创作了文学作品《人类的敦煌》,和其他作品不同的是,其作品中对敦煌文化的描述并不止于文字,还包括绘画,能够让人直观地感受到敦煌的艺术之美。冯骥才对敦煌文化的认知不仅基于对中国文化的解读,还站在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维度,将之比为人类“共同的理想国”,庞大的艺术体系,谓之“羽人与天人共舞”。他对敦煌文化的艺术作品进行了精彩地描述和点评,包括大佛、天王、菩萨等,除让人对敦煌文化有了清晰的认识外,更收获了体验参与感。


对于文学创作而言,还应突出其唯美的属性,作品具有可读性,具有好的鉴赏价值,才能称得上好的文学作品。作家叶舟描述敦煌的作品正是如此,他在《敦煌本纪》中这样写道:“它起源于宗教狂热但最终超越了宗教而不朽;它外表朴素,却打造了沙漠以外的震撼;它神圣的感召力使众多的朝拜者滚滚而来……”作者用大量的排比句、并列词语来描述复杂的情绪及所见景象的繁复绮丽。不同于对场景的复制,文学作品更像是一封邀请函。作者所描述的所闻所见,盛情邀请人们来看看这个伟大的、孤独的、遗失的世界。他认为敦煌文化并不止于一个具体的画面、一个洞穴、一个作品,而是无限的,对于敦煌的欣赏也应需要足够的时间,进行领悟、渐悟等,直到大彻大悟。


敦煌的文化价值毋庸置疑,其文化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发展的,初读作家徐兆寿所创作的《西行悟道》,记忆被拉回至初次游历敦煌。在他的笔下还原了远古昆仑、九州大地的波澜壮阔。同时论述了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丝绸之路,离不开中西之间的沟通。敦煌,汇聚世界文化在中国西部以独有的方式绽放,既是对过去世界的记载,也是对人类未来的想象。敦煌文化也由此变得富有个性之美。敦煌文化是历史所成就的,是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交流交往交融所产生的,而互通有无,沟通交流的现实意义,即是印证。敦煌文化不应停留在艺术鉴赏上,还应发挥其时代意义,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认识重申敦煌文化,在感受敦煌文化灿烂之美的时候,也应认识到其背后的意义。当前,“一带一路”建设正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延伸,是中国和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但今天的“丝绸之路”已经不同往日,中国人对外界已经不再陌生,中国人有着自己的文化自信,不会被他国文化同化,但会汲取各方文化的优点来涵养中华文化,这应该是现代文化交流的意义,是中国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力量。


我们欣赏敦煌莫高窟的宏伟、博大,感叹敦煌文化的灿烂和包容,也为敦煌文化的流失感到遗憾,我们既要怀着敬畏之情去欣赏和用心感悟敦煌文化所带来的艺术之美,又要保护好敦煌的文化遗产,应弘扬敦煌文化,体会敦煌文化背后的深层意义,使其在新时代绽放光彩。


作者:张颐洋


“新武威”客户端

图片

请扫描上方二维码
使用手机浏览器打开下载


网站简介
版权说明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主管单位:中共武威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武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武威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武威市广播电视台
陇ICP备08000632号 甘肃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62120180010 甘公网安备:62030202000185
新闻热线:0935-8219255 0935-8330092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