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网甘肃电力“黄河之滨”志愿者服务队武威供电公司名誉队长杜志虎,被评为2024年度全国志愿服务“四个100”最美志愿者,这是他荣获“第八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全国最美家庭”后获得的又一项全国性荣誉。这一份份“金灿灿”的荣誉背后,是杜志虎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生动写照。
杜志虎18年如一日,在电力保供和志愿服务两条战线上谱写着动人篇章,凭借“红马甲、微信群、工具包”三件宝,在沙漠深处架起了一座永不熄灭的“光明驿站”,书写了新时代的雷锋故事。
红马甲——为民服务的“先锋旗”
脱下绿军装,穿上红马甲。一件红马甲,一颗赤子心,善小微光,传递大爱。
杜志虎是从部队转业的电力工人,他始终保持军人本色,退伍不褪色,在农网改造工程中默默奉献着。他穿着那件标志性的红马甲,徒步穿梭在田埂与村落之间,累计参与改造17个村和136个社区配农网工程,新建10千伏线路408公里、0.4千伏线路544公里,新建变压器272台。农网改造工程顺利推进,有效提升了辖区农村的供电稳定性和安全性,为乡村经济提供了强劲动力保障。
从四十不惑到花甲之年,18年来,杜志虎初心不改,带领连心桥共产党员服务队穿梭于沙漠乡村,为残障人士购置家用电器,为孤寡老人添置衣物被褥,为退伍老兵送去米面粮油,点滴善举如春风化雨,润人心脾。截至目前,他累计帮扶困难群众上百人,个人捐赠物资价值45万元。
在他的影响下,“甘肃好人杜志虎工作室”“连心桥·光明驿站”相继成立,示范带动国家电网甘肃电力(八步沙)连心桥共产党员服务队、国网甘肃电力“黄河之滨”志愿者服务队等一同融入争当雷锋的行列。国家电网甘肃电力(八步沙·民勤)连心桥共产党员服务队目前拥有队员28人,服务遍及民勤全县、惠及群众2万余人。杜志虎同志先后被评为武威市“第五届助人为乐道德模范”“助残先进个人”“最美退役军人”“最美志愿者”;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优秀共产党员”“陇电明星”;甘肃省“助残先进个人”“文明家庭”;全国“最美家庭”“第八批岗位学雷锋标兵”等荣誉称号。一件红马甲,不仅是一面旗帜,更是一种精神传承。越来越多“追光者”正沿着杜志虎的足迹,用点点微光汇聚成照亮人心的温暖力量。
微信群——架起群众“心连桥”
一部电话,一张便民卡,一个微信群,架起了杜志虎与群众的“连心桥”。他带领团队践行“用电问题,24小时随叫随到”的承诺,让杜志虎的微信成了名副其实的“民生热线”。
“@杜师傅,我家跳闸了!”深夜的一条微信,让杜志虎立即披衣出门。无论刮风下雨还是凌晨深夜,只要群众一个电话、一条微信,杜志虎团队总是第一时间答复,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第一时间解决用电问题。目前,杜志虎建立的“台区客户微信群”覆盖用户2375户,年均处理咨询300余件,面对群众的提问,他总是耐心细致地解答,直到群众满意。
“有杜师傅在,我们放心!”成为周边群众和身边同事挂在嘴边的评价。为更好地服务群众,杜志虎还建立“特殊用户关怀清单”,为32户孤寡老人、残疾人提供上门办电、代缴电费等服务。每当这些特殊用户遇到困难时,他总能第一时间伸出援手,送去温暖与关爱。
除了日常的故障处理工作,他还会定期在微信群开展涉电安全和安全用电宣传讲解活动。他通过分享动漫视频,及时解答用户在用电方面的困惑。每年春耕秋收之际,他都会通过微信群开展季节性防外力破坏宣传。在他的努力下,当地电力设施外力破坏事件明显减少,老百姓用上“放心电”得到了有力保障。
微信群里的提示音,犹如穿越沙海的驼铃,回荡着对父老乡亲的深深牵挂,传递着电力人的深情守望。
工具包——守护光明的“百宝箱”
沉甸甸的工具包,既是专业担当,更是为民服务的见证。他从打靶场上的“神枪手”,蜕变成为电力服务的“多面手”。
2007年12月的一个寒冬,民勤县夹河镇七案村残疾老人李普清家中突然停电。杜志虎冒着零下20℃的严寒,踏着厚厚的积雪来到老人的家。仅用半小时就修复了故障,点亮了雪夜中的灯光。“你这包里的家什,比灵丹妙药还管用!”老人紧紧攥着杜志虎的手说道。
18年来,他带着沉淀岁月包浆的工具包,穿梭在民勤县的大街小巷,高效解决用电故障3200余次。他负责的871台变压器、124公里10千伏线路,连续12年未发生因设备故障导致的大面积停电。
更暖心的是,杜志虎的工具包还时常备着创可贴、消毒液、止痛药等急救药品,随时为乡亲们提供帮助。每当有同事或村民不慎受伤,他总能第一时间拿出急救药品进行初步处理,这份细心与周到,不仅体现了他对工作的认真负责,更彰显了对乡亲们的深切关怀。行走的工具包,装满了为民情怀,点亮了万家灯火——灯亮了,心就暖了。
初心如炬,大爱无疆。从军营里的“优秀士兵”,到沙乡中的“电力尖兵”,再到“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杜志虎用“红马甲、微信群、工具包”三件宝,在沙漠中点亮了一盏盏明灯,照亮千家万户,更温暖了百姓心田。如今,这支“追光”队伍正在不断壮大,续写着新时代的雷锋故事。( 记者陈东 通讯员何自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