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旅 > 天马
那些开在西周大地上的花朵
时间:2023-01-17 09:11:18 来源: 阅读量:281
读《诗经》遇见了许多美丽的植物,它们生长在路旁、田边、荒野和河岸湿地,碧翠的叶,绚烂的花,散发着古老的气息。最初扑入眼底的是荇菜,它是一种水生植物,根扎在迟缓的河流之中,叶片似睡莲浮在水面,黄色的花朵在水面上星星点点。接着是芣苢,又名车前草,一到夏天,周南大地到处是它明粲粲的身影。然后是一片连着的草木。蘩、薇和蘋多生长沼泽、水塘和山涧,苕又名凌霄花,喜欢在沙质土壤或山丘扎根,它是春天最先萌芽的植物。荍也叫锦葵,开有五瓣紫色的花朵。春末夏初,蔓菁(葑)才开出十字黄花,芄兰已经结出小小尖荚。在更远的旷野,飞蓬在风的吹拂下四散而飞,空气中送来唐棣的香气。南山溪流旁,水藻蔓蔓,低洼的湿地生长着苦苓。白茅总是不到三月就开花成穗,茜草则在八九月份才迟迟抽出淡黄色的花蕊。秋天,结出短颈大腹葫芦的叫瓠瓜,挂着黑紫色浆果的是棠棣,还有色紫味酸的桑葚。这些植物有着古朴的名字,以丰富的意象呈现在《诗经》中,让我们听到更多来自远古的赞美之词:苍苍、莫莫、夭夭、蓁蓁、芃芃、凄凄……

打开“十五国风”,见到最多的是一幅幅采摘的画面,它上古时期劳动人民的生活图。每当春暖花开之际,山野一派葱茏,三三五五的农家妇女们便提上竹筐,呼朋结伴,去采摘野菜和野果。她们兴致勃勃来到河谷、来到开阔的平原旷野开始采摘,一边采,一边反复地咏叹着“采啊采,采啊采”,用歌声表达着收获的喜悦,以及对大自然的感恩之情。采摘的画面总是很真实、质朴。“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夕阳余辉照进桑林,山坡上采桑姑娘唱着歌儿,呼唤着同伴,一起回家。“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在葛藤长得十分茂盛的山谷,一位背篓的姑娘走过,一只只黄鸟飞来,鸣叫着停落在灌木丛上。《诗经》总是洋溢着一种劳动之美。

《诗经》记述了大量的草木名称,也记述了大量的植物意象,它们有的充满旺盛的生命力,是吉祥、美好、幸福的象征,给人眷眷可亲之感。有的被用来预防疾病,或者作为祭祀用品,有不少是以食物来源出现的。《诗经》的时代,社会已进入农耕时代,普遍种植粮食作物,但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低,农民所获的粮食还不足以果腹,不得不采集野菜来填饱肚子,这也是《诗经》中出现大量采摘场景的原因,正所谓“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先民们依赖这些植物,把它们视为上天的恩赐。“我有旨蓄,亦以御冬”,意思是我家有好吃的蓄菜,可以度过食物匮乏的冬天。这些蓄菜可能是荇菜、卷耳,是薇和蘋,抑或是艾和莱。“邛有旨苕”、“陟彼南山,言采其蕨”,土丘上长有味美的苕草,南山坡有鲜嫩的蕨菜,还有遍布水边、河岸的芣苢的嫩芽,都被人们视为珍馐,争相采摘回去,煮成菜汤,成为餐桌上的美味,或者制成干菜以防青黄不接之时。当然,也有连野菜也吃不到的时候,“苕之华,芸其黄矣。心之忧矣,维其伤矣!”因为吃不饱,有人饿得瘦骨嶙峋,面如菜色,这是周代劳动人民悲苦境地的写照。

上古时期先民们春耕秋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对大自然有着深深的依赖和敬畏之情。在长期的劳动中,先民们与植物亲密接触,不仅学会享用植物,而且知晓它们各自的用途。他们采莫、采艾,是因为这些植物具有入药治病的功效。他们采蒱、采莞,用它柔韧的叶子和荆条来编织草席和箩筐。先民们还懂得用茹藘和蓼蓝的根块制作红和蓝色染料,懂得在蕨菜的根茎提取淀粉,从黄荆的花叶提取精油;他们已经用蓍草作香料,用水蓼作调味品。《诗经》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植物是葛,它是一种蔓草,其纤维可以织成葛布,成为劳动人民最美的服饰。《葛覃》里女子割下长长的葛藤,煮好后,剥下缕缕葛丝,然后织成粗、细两种葛布,再缝制成衣服。从夏到秋,女子都在为回娘家做着各种准备。“薄污我私,薄澣我衣。害澣害否?归宁父母。”这一天,她终于穿上自己缝制的衣服,欢欢喜喜回娘家看望父母。有人欢喜有人愁,此刻远在邶地,一名男子正端详着葛布缝制的衣服,不禁想起故去的妻子。“絺兮绤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妻子亲手所缝制的衣服,不管是细葛布的,还是粗葛布的,穿在身上永远那样贴心。而对那些身为下层的妇女来说,即将到来的这个寒冬是严酷的,“纠纠葛屦,可以履霜?掺掺女手,可以缝裳?”女子用夏季才使用的葛屡为自己做草鞋,只有把鞋做暖和了,她才能穿着走在霜地上而不至于挨冻。

长期的劳动使爱情也潜移默化地生长、成熟,就像挑在棘条上红透了的野果,格外诱人。有意思的是,《诗经》中的青年男女第一次约会也被“设定”在“野有蔓草”的郊野。那是郑之春月,阳光明媚的早晨,露水珠儿在草叶上晶莹闪亮。小伙子与心仪的姑娘不期而遇,欢快之情使他难抑心中的激动,他情不自禁地呼出:“适我愿兮”“与子偕臧”的誓愿。大地回春,周南大地又披上绿衣,满山谷都是采卷耳的妇女,她们兴高采烈,边采边唱,可是有人却心不在焉。“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原来她采了半天,连半筐也没有采满,心思就跑远了,最后连竹筐也丢在路旁,跑上山岗兀自眺望远行之人。也是仲春之月,郑都东门外游人如织,美女如云。男子却情有独钟,他从人群中一眼就认出那个“缟衣茹藘”的女子,因为她绛红的头巾是用茜草染制的。激情万丈的男子仿佛在向全世界宣布:我所爱的永远是“缟衣綦巾”的那一位!“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因爱生忧,相思最苦,这位《采葛》中的男子想象他心中的姑娘正在采艾,一天见不到她,感觉就像过了三年那样长。爱情至深至真,连那些植物也放射出动人的光彩。

智慧的先民们还学会用植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于是那些随处生长在沟壑、路旁、荒野的植物,成为爱情的象征。一株草,一朵花,简单而质朴,所表达的情感却是那样纯粹、真挚、动人。“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你看,大约是“月上柳梢头”的时候,一对青年男女在城角幽会,调皮的姑娘把一束红管草赠给小伙子。红管草长只是长在沟沿边上的草,但在男子眼中这支小草光彩美丽,喜爱得不得了。你再看,春末夏初,溱水、洧水之畔春和景明,中原大地上最为开放的“情人节”拉开序幕,无数男女青年汇聚溱、洧两岸,寻找友谊,互诉心曲,表达爱慕之情。“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两情相悦,依依不舍,离别之时以芍药互赠。这支富有象征意义的香草,为世间增添了沁人的芳香。“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木瓜散发香气,琼琚是一种精美的玉佩,用珍贵的美玉报答姑娘赠予的木瓜、桃李,其心也诚,其意也切。我们看到,古人的爱情离不开植物,总是以自然美水乳交融。即使姑娘要出嫁了,也有美好的植物环绕在她身边。“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鲜艳的桃花映衬着美丽新娘的面庞,愈发光彩照人,洋溢着掩饰不住的幸福。


古老的植物寄托着先民的情感,也寄寓着的他们的快乐、他们的忧愁和哀伤。打开《诗经》,三百篇之首,出现的是一幅采荇菜的画面,它描述一个温婉的情思故事。在雎鸠关关的水边,男子见到了采荇菜的姑娘,他被姑娘的美貌所吸引,可是他羞于当面表达,却让自己沉浸在爱的幻想之中。“参差荇菜,左右采之”,长短不齐的荇菜,寄予了男子对姑娘的思慕以及求之不得的焦虑。“兼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时代的爱情,是以蒹葭作为标本的。是秋天,芦苇沾满白霜的河边,男子痴痴遥望水中沙渚上的“伊人”,可是他无法到达而当面倾诉衷情,内心不禁充满惆怅。爱而不见,思念之情愈深,到底拿什么为自己解忧呢?《伯兮》中的女子因为思念远去的夫君,想到采一支萱草来安慰自己,“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因为这种草可以使人忘忧,又叫忘忧草。“陟彼阿丘,言采其蝱”,《载驰》中的主人公设想登上高高的山丘,采一把贝母草来疗养自己的伤痛。爱情的模样就这般可爱。

穿越三千年,在《诗经》描述的西周大地上巡游,看到了起伏的丘陵,密布的河流,繁盛的草木。看到了先民们在这块土地上,播种五谷,也采摘野食,野祈祷上天恩赐,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而那些载入诗歌中的植物,寄托着先民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也使我们感知到他们的爱情和生活,散发着浓郁的草木气息。

不读《诗经》,不知万物有灵。那些古老的草木,承载了人类数千年的情感,至今,在我们的眼中郁郁葱葱。

作者:吴子胜

网站简介
版权说明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主管单位:中共武威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武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武威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武威市广播电视台
陇ICP备08000632号 甘肃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62120180010 甘公网安备:62030202000185
新闻热线:0935-8219255 0935-8330092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