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 生态文明建设
观天看云,向天要雨,武威气象人陈雷的追云故事……
时间:2022-07-29 15:39:18 来源:武威日报 阅读量:474
追云增雨洒甘霖  改善生态润绿洲
——记市政协委员、市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陈雷

初夏,武威大地被一场及时雨滋润的格外秀丽——蓝天白云间,公园、广场、小区、街道满目青绿,醉人的花香扑鼻而来,灵秀的湖水碧波荡漾......


但,很少有人知晓,这场及时雨的背后离不开一群人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守护祁连山,时时观天看云,向天要雨的气象人。

俗话说,群雁还需头雁领,他们的背后更有一位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领头雁。他就是市政协委员,市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高级工程师陈雷。

图片

“作为新时代的政协委员,如何立足本职工作,全力写好委员作业,努力提交合格履职答卷,就是要紧紧围绕减轻春季沙尘污染、增加空气湿润度,还城市一个清新、洁净、生态的人居环境等党委政府、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科学开发和利用祁连山云水资源,增大人工增雨的力度和范围,向天要水、增加降水。”初次见面,陈雷道出了他心愿。

今年5月5日傍晚18时左右,民勤、凉州两地陡然出现沙尘暴,空气混浊,能见度不足百米。

5月6日—8日,陈雷带领作业小组,仔细分析近期天气形势,抢抓有利时机,实施人工增雨作业,累计发射火箭82枚。市气象监测站点显示,中雨3站,小雨75站,最大降水中心11.6毫米。

陈雷向天要水又一次成功了!
 
图片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武威水资源禀赋差,人均占有水资源仅为全省的1/2、全国的1/3,水资源供需矛盾极为尖锐,大气云水资源利用效率不足,特别是祁连山东段空中云水资源尚未充分开发利用。2012年,国家吹响祁连山生态保护与建设综合治理工程建设的号角。武威市委、市政府围绕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重点治理,确立了“天上水、地表水、地下水”“三水”齐抓的方针,将人工增雨(雪)作为实施建设生态大市战略、增加水资源总量的重要手段之一,为抗旱减灾、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图片

过去十年,武威人影累积作业5450点次,发射高炮20955发、火箭16905枚、焰弹15250个,火箭作业点、作业量、作业人员数量位居全省前列。有效增加了自然降水、祁连山区冰雪储备和天然河道来水量,为农业抗旱减灾、生态文明建设和大气污染防治发挥了积极作用。

“气象工作关系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做好气象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陈雷始终牢记习总书记的这句话。

“近十年来,祁连山流域年降水量增加14.4%,河流年平均流量增加10.8%,植被面积每年增加388.6平方公里,青土湖水域面积达到26.7平方公里,连片水体就有14.5平方公里,生态环境得到明显的改善。”陈雷说。 
  
图片

作为在气象部门工作了三十多年的老气象人,陈雷见证了我市人影工程的发展。

“武威市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始于1995年,起初由水利部门管理。2010年之前,武威人影火箭作业多以流动作业展开,作业条件差。2000年,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划归武威气象部门。2010年,在甘肃省气象局的支持下,武威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正式挂牌成立。”

从移动作业点到标准化作业点、从马灯照明到实景监控、从电话指挥到平台调度……自此,一代代人影工作者持续为祁连山生态修复、石羊河抗旱蓄水、农业防雹减灾、城市大气污染治理默默耕耘,不辞辛劳,将“水浇根,雨浇心”的艰苦奋斗精神大写在了武威这片绿洲上。
   
图片

 “随着天气的转暖,5月6日—7日,水库上游来水量达11方多,是连续三年来同期水量最大的一次,这完全得益于4月29日我们在祁连山进行的人工增雨雪作业。”与水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南营水库检测员、人工增雨雪炮手刘兆年告诉记者。

三十载辛勤耕耘,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是气象服务于防灾减灾救灾、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生态文明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的重要科技手段之一。

来到武威市人影办,甘肃省人影工作先进集体、全省重大气象服务先进集体、全省气象工作突出贡献奖……一个个奖牌诉说着“向天要雨者”的荣光。
 
图片

针对武威水资源严重短缺、生态文明建设形势严峻的现状,做为市政协委员的陈雷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履职尽责,按照市委、市政府“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思路,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健全保障机制,完善作业体系,扩大作业规模,提升增雨效益,为我市抗旱减灾、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和生态文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10年来,陈雷紧盯中央财政、省财政人工影响天气重点项目,累积争取到中央财政、省财政弹药补助经费3801.69万元。与过去相比,武威市人影作业有效性与安全性大幅度提升。2019年至2020年,武威市建成标准化作业点11个,实时监控24小时畅通,物联网直达指挥中心。

 “全市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已由孤立、分散、阶段性作业拓展为规模化、集约化、一年四季不间断作业,集成化、协同化效应已初步显现。围绕祁连山生态修复,我们建成作业点72个,其中火箭点45个、高炮点14个、固定烟炉点9个、焰弹点4个,作业覆盖面积6000平方公里以上。”市人影办主任李光明如数家珍。
 
图片

有了祁连山,石羊河才滋润了武威这片绿洲。作为甘肃最早开展人工影响天气的市州之一,经过20多年的发展,武威人影地面作业保障能力和作业规模位居全省前列。

初夏正午暖阳正好,远眺祁连山白雪皑皑,近瞧武威城花开正艳,芳香扑鼻。守护这份美景的“播雨者”,是真正的幕后英雄,陈雷和他的团队正在向建设“六个”新武威的征程上迈进。


网站简介
版权说明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主管单位:中共武威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武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武威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武威市广播电视台
陇ICP备08000632号 甘肃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62120180010 甘公网安备:62030202000185
新闻热线:0935-8219255 0935-8330092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